[发明专利]微波助剂与隔热涂膜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0551.1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8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君;曾坤三;吴以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C09D7/65 | 分类号: | C09D7/65;C09D7/61;C03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罗英;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极性材料 分散剂 隔热 溶剂 涂膜 微波固化 重量计 制造 涂料 | ||
1.一种微波助剂,其特征在于,包括:
极性材料;
分散剂;以及
溶剂,其中
以所述微波助剂的总重量计,所述极性材料的含量为28重量%至33重量%,所述分散剂的含量为0.5重量%至1.5重量%,且所述溶剂的含量为65.5重量%至71.5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材料包括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胺基甲酸乙酯或其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阳离子型分散剂、阴离子型分散剂或非离子型分散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包括酮类溶剂、醇类溶剂或其组合。
5.一种隔热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合极性材料、分散剂与第一溶剂,以获得微波助剂,其中以所述微波助剂的总重量计,所述极性材料的含量为28重量%至33重量%,所述分散剂的含量为0.5重量%至1.5重量%,且所述第一溶剂的含量为65.5重量%至71.5重量%;
混合所述微波助剂与隔热涂料,以获得隔热涂料混合物;
将所述隔热涂料混合物涂布于基材上,而形成隔热涂膜;以及
使用微波设备对所述隔热涂膜进行微波固化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材料包括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胺基甲酸乙酯或其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阳离子型分散剂、阴离子型分散剂或非离子型分散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剂包括酮类溶剂、醇类溶剂或其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涂料包括高分子材料与第二溶剂。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涂料还包括纳米粒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隔热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包括纳米氧化物、金属单质颗粒或其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热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物包括二氧化钒、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铈、氧化铁、掺锑氧化锡或其组合,且所述金属单质颗粒包括镍、银、铝或其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助剂与所述隔热涂料的比例为1.5~2:0.5~1.5。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隔热涂料混合物进行超声波震荡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涂料混合物的涂布方法包括旋转涂布法或超声波喷涂法。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固化处理的功率为100W至1000W,且所述微波固化处理的时间为1分钟至1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未经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05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