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提高抗压性能的混凝土添加剂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6201.8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3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汝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丰达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32 | 分类号: | C04B24/32;C04B28/02;C04B11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抗压 性能 混凝土 添加剂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抗压性能的混凝土添加剂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简称为“砼”,通常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所得。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中,经常暴露于各种较为严酷的环境,如环境周围腐蚀性介质的侵入,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冻融循环破坏以及部分混凝土工程经常处于重荷载磨损等,这些外部条件将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在混凝土中添加保护剂对混凝土进行保护作用,现有的混凝土添加剂存在功能单一、对混凝土的保养效果差的技术不足。
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一种混凝土添加剂及其混凝土(公开号:CN106277900A)”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添加剂及其混凝土,所述混凝土添加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粉煤灰6-12份、二氧化硅粉5-15份、聚丙烯纤维4-16份、沸石粉4-10份、木质素磺酸钙粉2-8份、丙烯酸乳液5-15份,采用本发明的混凝土添加剂制成的混凝土抗拉、抗折、抗裂性能好,且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规模化生产,但存在着采用该发明的混凝土添加剂制成的混凝土的抗压性能、防渗性能、韧性性能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抗压性能的混凝土添加剂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在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一种混凝土添加剂及其混凝土(公开号:CN106277900A)”公开的的添加剂及其混凝土配方基础上,如何优化组分、用量、方法等,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性能、防渗性能、韧性性能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提高抗压性能的混凝土添加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改性材料:在温度为230-250℃的条件下将粉煤灰、二氧化硅粉、聚丙烯纤维、沸石粉、木质素磺酸钙粉、丙烯酸乳液、水按重量比混合搅拌2.5-3.5h后,加入硫酸将温度升至280-300℃,继续续搅拌1.5-2.5h,加入硫酸需要分2次,第一次加入12-15份硫酸后混合搅拌0.5-1h,接着第二次加入4-5份硫酸后再混合搅拌0.3-0.5h,制得改性材料a;
S2、混合:将步骤S1制得的改性材料a与磷酸丙二胺、聚砜树脂、丙烯酸酯橡胶、4-二甲氨基吡啶、聚[(2-环氧乙烷基)-1,2-环己二醇]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醚按重量比混合,先将丙烯酸酯橡胶、聚[(2-环氧乙烷基)-1,2-环己二醇]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醚与改性材料a搅拌1-2h后再加入磷酸丙二胺、聚砜树脂、4-二甲氨基吡啶,在250-28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12-16h,制得混合材料b;
S3、烘干制备:将步骤S2制得的混合材料b在密闭环境条件下以130-160℃的温度进行烘干至含水量为2-4%,接着进行磨粉,过1000-2000目筛子,制得可提高抗压性能的混凝土添加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混凝土添加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粉煤灰13-18份、二氧化硅粉9-16份、聚丙烯纤维7-10份、沸石粉12-20份、木质素磺酸钙粉10-18份、丙烯酸乳液16-25份、硫酸16-20份、水120-180份、磷酸丙二胺12-22份、聚砜树脂18-24份、丙烯酸酯橡胶30-45份、4-二甲氨基吡啶13-18份、聚[(2-环氧乙烷基)-1,2-环己二醇]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醚40-60份。
进一步地,所述硫酸的浓度为5-12mol//L。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实施例1-3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为最优实施例,混凝土的抗压性能、防渗性能、韧性性能综合效果最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丰达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丰达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62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