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路桥面径流收集及生态处理净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5594.0 | 申请日: | 2017-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4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力;徐建达;吴向阳;翁辉;吕俊平;徐志敏;衷平;刘胜强;刘杰;徐健;晏江驰;马骏;石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临金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8 | 分类号: | E01D19/08;C02F3/32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桥面 径流 收集 生态 处理 净化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桥面径流收集及生态处理净化系统,属于交通环保设施;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桥面径流收集与生态处理、减少桥面径流污染环境的污水净化系统。它包括径流收集系统和生态处理净化系统;径流收集系统由布置于桥面(1)与防护栏(2)交汇处的集水沟(10)、位于防护栏(2)外侧的边沟(3)、连通该边沟与集水沟(10)的引流管(9)、与边沟(3)连通的应急池(8)构成;生态处理净化系统由通过水渠(18)串联连通的多级湿地池(12)构成;应急池(8)与缓冲池(23)连通,该缓冲池与第一级湿地池(12)连通。本发明既可防止桥面径流污染桥下水体、又能避免污染事故扩大、蔓延;是一种用于公路桥梁的交通环保设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桥面径流收集及生态处理净化系统;属于交通环保设施。
背景技术
目前,公路桥梁都只有排水系统,而没有径流收集系统和生态处理系统。车辆所排放的尾气、泄漏的机油、车轮所粘带的泥土、散落的垃圾等都会沉积于桥面,并随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通过排水系统直接排入位于桥梁下方的江河、湖泊水域。常此以往,容易造成水域污染。更为严重的是,当特种车辆运载的有毒有害物品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即可通过桥梁泄水孔流入桥下水域;污染波及范围广、处置难度大。
鉴于现有公路桥梁存在的上述缺陷,亟需设计一种具有良好排水功能、可对桥面径流收集并进行集中净化处理,以有效解决高速公路桥面污染、实现水资源再利用的交通环境综合治理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公路桥面径流收集及生态处理净化系统;用于桥面径流收集和净化处理、暂时收集泄漏有害液体与消防水等事故排水,从而减少桥面径流对周围环境污染,特别适用于生态敏感地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径流收集系统和生态处理净化系统;所述径流收集系统由位于桥面边缘与防护栏内侧交汇处并沿桥梁走向布置的集水沟、高程低于该集水沟并沿桥梁走向布置于防护栏外侧的边沟、连通该边沟与集水沟的多根引流管、固定于桥墩上并通过排水管与边沟连通的应急池构成,并联有事故分流管的放水管与该应急池连通;所述生态处理净化系统由通过水渠串联连通的至少两级湿地池构成;放水管与缓冲池连通,该缓冲池通过进水管与第一级湿地池连通。
桥面呈中间高、两边低的拱形结构,集水沟的高程低于桥面;边沟沿桥梁走向倾斜布置,排水管位于该边沟的低端。
湿地池中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土工膜、卵石层、粗砾石层和细砾石层,湿地池的外侧布置有沉淀池;细砾石层中埋设有表面分布有若干布水孔的布水管、细砾石层的表面种植有水生植物,卵石层中埋设有与沉淀池连通的出水管、该出水管的表面分布有若干吸水孔;水渠一端与上一级湿地池的沉淀池连接、另一端与下一级湿地池的布水管连接,第一级湿地池的布水管与进水管连接、最末一级湿地池的沉淀池连接有排放管。
湿地池中有多根垂直插入粗砾石层中的增氧多孔管。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桥梁上设置了用于收集桥面径流水的径流收集系统、并在桥梁附近增设了污水处理生态系统;因此在正常降水状态下,桥面径流水可通过集水沟、边沟、排水管集中于应急槽内,然后在通过缓冲槽依次进入生态净化系统处理后再排放;可有效防止桥面污染径流直接排放而污染水环境。当油料、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于桥面时,只需关闭放水管即可通过事故分流管将有毒有害液体转移并集中处置;从避免事故污染面扩大、蔓延;特别适用于生态敏感地区。
试验证明,桥面径流水经本发明系统收集处理以后,COD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临金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临金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55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型钢混凝土模板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自动驾驶的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