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播路径搜索方法以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5683.7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1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高越凡;李小龙;王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391 | 分类号: | H04B17/39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播 路径 搜索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传播路径搜索方法以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随着距离增大而导致路径丢失的问题,提升传播模型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定义目标三维物体,所述目标三维物体用于描述全空间;将信号发射点设定在所述目标三维物体的内部空间,以进行信号点源初始beam建模,所述信号发射点用于发射初始射线束beam;跟踪所述各初始beam,以判断所述各初始beam在所述三维物体内产生的传播方式;当存在目标beam到达信号接收点时,确定所述目标beam对应的路径为有效路径,所述目标beam包含于所述各初始beam,或者由所述初始beam经分裂或者变换后得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播路径搜索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5G产业的发展,全新频谱(如28GHz、39GHz)被应用于无线空口,覆盖距离小(高频的覆盖距离一般在500米以内),部署场景复杂,因此对无线网络规划产生新的要求,网络站址规划、无线信号仿真领域都需要精准的无线信号传播路损模型,射线跟踪模型被认为是准确预测信号传播路损关键技术之一。其中,无线信号由发射机天线发出后,主要以直射、透射、反射、衍射和散射五种方式将信号能力传递至用户接收机。通常使用射线跟踪模型来模拟这五种信号传播方式,针对射线跟踪模型研究一般可被分为如图1所示的四个步骤,其中,步骤102为射线跟踪传播模型中最为基础的模块,路径搜寻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无线信号预测准确性,同时也是最为耗时的模块,一般占到整个模型计算的70%~90%。
现有技术中,通过对发射机进行信号路径抽样建模,以一定数据量的初始射线(ray)向外发送,跟踪每条射线的传播路径从而得到信号的直射、透射、反射、衍射和散射路径,射线若到达接收点,则生成信号传播路径,否则为无线路径。
然而,现有技术中,初始射线采取抽样的存在抽样密度问题,无法准确表征出信号的全空间传播效应,会存在寻找到的路径丢失不全的情况。比如,若按照每1°进行射线抽样,那初始抽样射线数为64800条,随着射线传播距离增大,那么射线与射线之间的间隙也同步增大,当射线传播至500m时,初始射线之间的间隙为8.7m之大,间隙将会导致路径丢失,使得准确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播路径搜索方法以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随着距离增大而导致路径丢失的问题,提升传播模型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播路径搜索方法,包括:定义目标三维物体,其中所述目标三维物体用于描述全空间;再将信号发射点设定在所述目标三维物体的内部空间,以进行信号点源初始beam建模,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信号发射点用于发射初始射线束beam;在信号发射点发射各初始beam后,跟踪所述各初始beam,以得到所述各初始beam在所述目标三维物体内产生的传播方式;当存在目标beam到达信号接收点时,确定所述目标beam对应的路径为有效路径,所述目标beam包含于所述各初始beam,或者由所述初始beam经分裂或者变换后得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beam的方式构建全量空间路径搜索能力,由于相邻的射线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因此通过把射线变为射线束即beam化后能大大提升计算效率,同时,采用beam的方法能够描述全空间中的所有射线,能找到更多的传播路径,保证在计算效率情况下不出现随着距离增大丢失路径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传播方式包括直射、反射、衍射、透射或散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跟踪所述各初始beam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beam对应的路径为有效路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传播方式进行建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56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