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件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3010.8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8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江北珂达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40 | 分类号: | B24B5/40;B24B27/033;B24B5/35;B24B47/20;B24B5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田敏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件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铸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件处理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通过转轴连接有叶轮;转轴的外侧还设有导向套;机架上还设有供液箱,供液箱包括供液端和回液端,所述供液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供液端连接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供液端与第二通孔连通;回液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回液端连接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上设有第三通孔,回液端与第三通孔连通;第一盖板在叶轮与导向套之间,转轴在第一通孔内;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所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电机。本方案通过电机带动叶轮转动,管状铸件内壁打磨的同时,将供液端中的除锈液吸出,清洗管状铸件内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状铸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铸件制品表面的除锈工艺已发展较为成熟,自动化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大型的抛丸除锈设备早已是耳熟能详。目前,对于普遍使用的抛丸机而言,丸粒无法打入到管状铸件的内壁。为了解决该问题,通常需要工人使用手持喷砂枪等设备,在喷砂房内,直接进行人工操作喷砂枪进行除锈。喷砂房内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难以排除的尘废空气,是矽肺职业病的顽凶。
为了把工人从手工操作的管状件内壁除锈的烟尘中解放出来,授权公告号为CN104723223A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管道内壁除锈装置,所述管道内壁除锈装置包括密封安装于管道两端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管道内设有除锈车,所述除锈车包括具有双输出轴的气动马达,所述气动马达的壳体上设有若干根支撑轴,每根所述支撑轴的端部均设有滚轮,所述气动马达靠近所述第一盖板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一打磨盘,所述打磨盘上设有若干径向设置的支撑杆,每根所述支撑杆的端部均设有一用于打磨所述管道内壁的磨片,所述气动马达靠近所述第二盖板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一喷丸机,所述喷丸机的机体固定安装于所述气动马达的壳体上,所述喷丸机的动力轴连接所述气动马达的输出轴;所述打磨盘的端部连接一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伸出所述第一盖板,所述喷丸机靠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连接进丸管,所述进丸管伸出所述第二盖板,所述气动马达连接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伸出所述第二盖板。上述专利方案通过对除锈车牵引喷丸机伸入管道内部,对管道内部抛丸除锈,将管道内壁上的锈清除。
上述发明专利的方案虽然能够用于对管状铸件的内壁进行除锈,但是对抛丸的回收十分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铸件处理装置,在省略抛丸回收的繁琐步骤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清除管状铸件内壁的铁锈。
一种铸件处理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滑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通过转轴连接有叶轮,所述叶轮的叶片与铸件的内壁相切;所述转轴的侧壁上铰接有滚轮,转轴的外侧还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套固定在机架上,导向套的内壁上开有凹槽,凹槽的路径为沿着导向套内壁的周向围成的闭合曲线,所述曲线不在导向套的同一横截面上,所述滚轮滑动设于凹槽内;机架上还设有供液箱,所述供液箱设有供液端和回液端,所述供液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供液端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在第一盖板的中心,供液端与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回液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回液端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第三通孔,回液端与第三通孔连通,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能够套在管状铸件的两端,将管状铸件密封;第一盖板在叶轮与导向套之间,转轴穿过第一通孔;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电机;机架上还设有线圈,所述线圈能够套在管状铸件外,线圈的两头可连接管状铸件,转轴上靠近叶轮的一端设有磁铁。
在处理管状铸件时,将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连接到管状铸件的两端,将管状铸件密封,转轴上的叶轮伸进管状铸件的内部,通过控制器打开电机、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叶轮转动,叶轮在转动时,叶轮的叶片与管状铸件的内壁相切,对管状铸件的内壁进行打磨,除掉管状铸件内壁径向的铁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江北珂达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江北珂达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30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脸识别的方法、系统及平台
- 下一篇:智能教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