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嘌呤类LSD1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6201.1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6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民;余斌;马启胜;郑一超;索凤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73/06 | 分类号: | C07D473/06;C07D473/1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嘌呤 lsd1 抑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涉及含有黄嘌呤结构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的技术领域,并将其应用于以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以下称LSD1)的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中。
背景技术
LSD1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FAD依赖性氨基氧化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如参与p53的去甲基化,作为DNA的甲基化转移酶及作为E2F的转录因子等,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在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方面亦发挥着重要作用。LSD1在多种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胃癌等)中高表达,通过小分子化合物或RNA干扰技术抑制LSD1活性或降低LSD1的表达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转移,证实其是可用于肿瘤治疗的表观遗传调控蛋白。
目前已有多个LSD1抑制剂(如ORY-1001,GSK2879552等)进入临床实验,用于小细胞肺癌和白血病的治疗。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LSD1抑制剂均为苯环丙胺类不可逆抑制剂,虽然已有一些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可逆LSD1抑制剂报道,但均尚未进入临床研发阶段,设计可用于肿瘤治疗的新型非共价结合LSD1抑制剂仍然是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黄嘌呤(xanthine)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及其他生物体器官及体液内的一种嘌呤碱,常用作温和的兴奋剂和支气管扩张剂。对其进行结构修饰,研究其LSD1抑制活性目前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黄嘌呤结构的新型LSD1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次在于提供其在以LSD1为作用靶点的抗肿瘤药开发中的应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述及的黄嘌呤结构LSD1抑制剂的结构通式为:
其中R1选自:
其中R2选自:甲基或如下取代基:
其中R3选自:
优选以下化合物:
通式I化合物的合成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I-d的制备方法:
有机溶剂中,碱性条件下,在化合物I-a中逐滴加入液溴,反应完全后抽滤,干燥后即得到I-b,I-b在过量的丙胺条件下发生胺的取代反应得到I-c,I-c与乙基原磺酸钾发生成环的反应,反应完全后,冷却调节pH后固体析出,抽滤、干燥后即得到I-d。
本合成使用的碱为以下中一种: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钾、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所使用的有机溶剂为以下中的一种:二氯甲烷、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甲醇、乙醇、乙醚。
(2)I-(1~20)的制备方法:
有机溶剂中,I-d在碱性条件下与相应的卤代烃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反应完全后经萃取、水洗、干燥,过层析柱即得到I-(1~20)。
本反应过层析柱使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洗脱体系,所述的碱可以为碳酸钠、碳酸钾、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所述有机溶剂可以为乙醇、乙腈、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反应优选温度为50~80℃。
通式II化合物的合成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II-d的制备方法
有机溶剂中,Boc-哌嗪在碱性条件下,以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与氯乙酰氯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完全后,经洗涤、干燥后得到II-b;碱性条件下,可可碱与II-b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完全后萃取、洗涤、干燥,过层析柱后得到化合物II-c,II-c在过量的三氟乙酸中发生水解反应,反应完成后于真空泵下蒸干,加入乙醚,搅拌过夜,后抽滤、干燥后产物呈白色粉末状,即得到II-d的盐。所述中使用的碱可以为三乙胺、碳酸钾、氢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可以为甲醇、乙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甲苯。
(2)II-(1~9)的制备方法
有机溶剂中,II-d和对应的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完成后蒸干,加入有机溶剂,水洗,饱和食盐水洗涤,加入无水硫酸镁蒸干后过层析柱即得到II-(1-9)。本反应所述的碱可以为碳酸钾、碳酸钠、三乙胺,有机溶剂为乙腈、乙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过柱使用的洗脱剂可以为二氯甲烷与甲醇、石油醚与乙酸乙酯。
(3)II-(10~17)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6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