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双摄像模组的中继镜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3910.6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4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曹玉坚;李沙;江威;况强华;安峰博;裴锐锐;曾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依瓦塔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0 | 分类号: | G01M11/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27 | 代理人: | 杨连华,陈玉琼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摄像 模组 中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于镜头检测的中继镜仪器,尤其涉及用于检测双摄像模组的中继镜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摄影摄像技术的发展,镜头模组在各种摄影摄像装置上都得到广泛的使用,例如,除了传统的照相机、摄像机外,目前在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便携设备上都会装有镜头模组。镜头模组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成像质量,因此为了保证品质,镜头模组组装完成后,通常需要对其性能进行检测评价,这就会使用到镜头模组检测装置。常规的镜头模组检测,是将要检测镜头模组成像到一定距离远的分辨率板上,通过分辨率板的成像质量来判断镜头模组的性能品质,而由于镜头模组的成像原理,要求分辨率板距镜头模组一段相对较远的距离,中继镜是一种用相对短的模拟距离可以拍摄出需要的不同测试距离状态下的画面,来对高像素摄像头的成像质量进行评测,有效的减小了测试空间范围。
随着市场的手机应用在双摄像镜头拍照,两个手机镜头在一侧的位置,且两个手机双摄镜头的中心距在15mm左右,通过双摄像头硬件记录照片的景深信息,可以感知被拍照物体远近,如此可以将物体和背景分离,甚至将背景做模糊处理,实现后期调节照片的景深的功能,当然用户也可以选择照片中的任何一个位置作对焦点,从而来或许不同的照片效果,双摄像头会成为以后市场的发展趋势。而对于镜头的检测,仅仅依靠现有的单摄像模组检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双摄像头的检测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结构较为简单的用于检测双摄像模组的中继镜检测设备。
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用于检测双摄像模组的中继镜检测设备,包括固定底座以及设于所述固定底座上的检测镜头,所述固定底座上设有贯穿其两侧表面安装槽,所述检测镜头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一中继镜镜头以及第二中继镜镜头,所述第二中继镜镜头位于所述第一中继镜镜头的一侧。所述第一中继镜镜头包括第一镜头外壳,所述第一镜头外壳内设有由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所述第二中继镜镜头包括第二镜头外壳,所述第二镜头外壳内也设有同样的光学系统。
如上所述的用于检测双摄像模组的中继镜检测设备,
所述第一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凸面,且其光焦度为负;
所述第二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且其光焦度为负;
所述第三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且其光焦度为正;
所述第四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且其光焦度为正。
如上所述的用于检测双摄像模组的中继镜检测设备,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还满足如下条件:
(1)1.50<Nd1<1.65;40<Vd1<65;
(2)1.75<Nd2<1.88;25<Vd2<50;
(3)1.65<Nd3<1.85;35<Vd3<55;
(4)1.75<Nd4<1.88;25<Vd4<50;
其中,Nd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Vd1为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Nd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Vd2为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Nd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Vd3为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Nd4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Vd4为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
如上所述的用于检测双摄像模组的中继镜检测设备,所述第一中继镜镜头与所述第二中继镜镜头的中心距为25mm。
如上所述的用于检测双摄像模组的中继镜检测设备,所述第一镜头外壳和所述第二镜头外壳的外径小于27mm。
如上所述的用于检测双摄像模组的中继镜检测设备,所述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在90°以内。
如上所述的用于检测双摄像模组的中继镜检测设备,所述固定底座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通的连接孔,所述第一镜头外壳的侧边设有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底座侧边连接孔相对的安装孔。
如上所述的用于检测双摄像模组的中继镜检测设备,所述安装孔内设有螺纹连接部,通过螺丝穿过所述连接孔连接到第一镜头外壳的安装孔上使所述第一镜头外壳固定在安装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依瓦塔光学有限公司,未经中山依瓦塔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39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