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织物涂料印花热升华牢度的色浆配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2743.2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1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卫林;李云锋;汪文龙;王兴平;王运利;曹根阳;盛丹;潘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
主分类号: | D06P1/46 | 分类号: | D06P1/46;D06P1/48;D06P1/44;D06P1/02;D06P1/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织物 涂料 印花 升华 牢度 配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织物涂料印花热升华牢度的色浆配制方法,属纺织印染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印染企业的生产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涂料印花由于其工艺流程短、耗水少,且拼色仿样简便快捷,而在印染行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采用涂料印花时,由于涂料对纤维没有亲和力,不存在对纤维品种的选择性问题,可避免由于染料印花时采用多种染料同浆印制而造成的麻烦,即使对多种纤维成分的混纺织物进行同浆印花,在印花色浆中也无需使用不同类型的染料对多种纤维组分分别上染,且印制织物的颜色均匀稳定。因此,涂料印花工艺适用于多种纤维的纯纺和混纺织物,尤其对于涤棉混纺织物的印花。
涂料印花的色浆组成一般含有涂料、粘合剂、增稠剂以及其它助剂和水等主要成分。其中,涂料在涂料印花的色浆中提供着色组分,是由有机(或无机)的颜料与相应的分散剂、润湿剂、胶体保护剂、防腐剂等助剂加水经研磨制成的浆状物。颜料颗粒的粒径大小一般应控制在0.1~1μm之间,颗粒均匀度要好,个别粗颗粒的粒径不宜超过2μm。颜料颗粒应具有良好的耐热、化学及分散稳定性。由于颜料颗粒是由颜料的晶体堆砌形成,而颜料晶体间以及构成颜料晶体的颜料分子间,主要依靠分子间作用力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分子间作用力很弱,在一定的能量条件下,即会摆脱分子之间的相互束缚作用而逸散。另外,颜料不溶于水、乙醇等有机溶剂,在涂料印花的色浆中不会发生电离成为颜料离子,而始终保持分子状态。这使得涂料印花织物在受热时,织物上印制的颜料分子吸收热量,脱离了颜料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作用,从而产生升华现象。这在织物涂料印花后处理过程的高温焙烘固色阶段,以及在织物穿着洗涤后的熨烫过程,可能会产生这种热升华现象,使得织物上的颜料因热升华而出现沾污串色疵病,这类似于分散染料对涤纶织物印花时染料的热升华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涂料印花织物的热升华牢度。
公开杂志《印染》,公开日期2005年第17期名称为“提高活性、涂料印花色牢度”中分析了涂料印花织物色牢度差的原因,提出在印花后加压光网,以提高织物的印花牢度。其不足之处在于印花设备有所局限,且没能从根本上对涂料印花的热性能予以改善。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5544246 A,申请公布日期2016年5月4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涂料印花色浆的制备方法”,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用于纺织品涂料印花的色浆制备方法,用此色浆印制的涂料印花产品具有较高的色牢度。其不足之处在于制备印花色浆过程中配制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过程较复杂,且需要超声处理,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涂料印花织物的热升华牢度,通过在配制涂料印花色浆时加入染色后的蛋白质粉体,用这些由耐热升华的离子型染料染色后的蛋白质粉体,来替代印花色浆中的部分涂料,降低印花色浆中易升华的涂料的比例,以提高涂料印花织物的热升华牢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其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提高织物涂料印花热升华牢度的色浆配制方法,所述的色浆配制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在200~300r/min搅拌速度和6~10min搅拌时间条件下,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40~55%的蒸馏水、15~20%的无水乙醇、25~30%的粘合剂UDT、5~10%的染色后的蛋白质粉体预混合在一起,然后在400~600r/min搅拌速度和80~100min搅拌时间条件下搅拌均匀,配制成为蛋白质粉体色浆,再按蛋白质粉体色浆的质量百分比添加1~10%的涂料和1~2.5%的海藻酸钠,在600~800r/min搅拌速度和100~120min搅拌时间条件下搅拌均匀,配制成为色浆。
所述的涂料为偶氮类涂料或酞菁类涂料中的一种。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提高织物涂料印花热升华牢度的色浆配制方法的技术特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未经武汉纺织大学;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2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