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叶茶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0183.0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0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南县集春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51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揉捻 桑叶茶 炒青 有效降低血压 工序步骤 受热均匀 腥味 无异味 除草 桑叶 采桑 炒制 杀青 摊晾 提香 血脂 制作 饮用 优化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叶茶的制作方法,包括采桑、摊晾、炒青、降温、揉捻、提香、包装,至少三次以上的炒青、降温、揉捻工序步骤的反复,即杀头青、降温和揉捻,杀二青、降温和揉捻,杀三青、降温和揉捻;杀青的锅温为130‑140℃,杀头青的炒制时间为3‑4分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有效去除草腥味,保证营养、原料鲜嫩和炒青时桑叶受热均匀,优化桑叶茶的口感,操作方便,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所制桑叶茶口感清新、无异味、色泽鲜绿,长期饮用能有效降低血压、血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桑叶茶的制作方法,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桑叶性味甘、苦、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之功效,据研究,桑叶中含有17种氨基酸、维生素C、B1、B2以及叶酸、胡萝卜素、钙、磷、铁、锰、纳等,故桑叶对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有一定的效果。目前,现有的普通桑叶茶的制作方法为:采桑、挑选、清洗、摊凉、炒青、揉捻、干燥、提香,最后包装而成。但由于桑叶茶在炒制过程中,工艺控制条件不成熟,成品桑叶茶即便驱除了桑叶本身的草腥味,也丧失了桑叶的营养,还影响到冲泡后的桑叶茶水的外观和口感。
中国专利ZL03135546.3公开了一种桑叶茶的炒制方法,包括采桑、摊晾、炒青、降温、揉捻、摊晾、提香、降温、包装,其中至少有三次以上的炒制次数是包括三次以上的炒青、降温、揉捻工序步骤的反复。该方案能驱除桑叶本身的草腥味,且生产过程容易控制,成本低,但是其炒青的温度过高,炒制时间较长,容易造成桑叶中的营养流失;且采桑选取的是发芽日龄为10-20日的桑叶,不易保证原料的鲜嫩程度;采桑后对桑叶形状未作处理即炒青,使得桑叶茶外形不美观的同时也不利于桑叶均匀受热,影响了最终成品桑叶茶的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桑叶茶的制作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桑叶茶炒制过程中炒青温度高、时间长导致桑叶营养流失,采桑不易保证原料鲜嫩程度,以及炒青过程中桑叶受热不均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桑叶茶的制作方法,包括采桑、摊晾、炒青、降温、揉捻、提香、包装,至少三次以上的炒青、降温、揉捻工序步骤的反复,即杀头青、降温和揉捻,杀二青、降温和揉捻,杀三青、降温和揉捻;所述杀青时锅温为130-140℃,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翻炒3-4分钟,使桑叶最终含水量低于14%。
所述的提香是将杀三青工序后得到的初茶叶在85-90℃环境下进行干燥。
所述采桑是采取距桑芽顶端第2-3叶位的桑叶。
所述桑叶为切碎成1.5cm×1.0cm的条状,不仅使桑叶茶成品更加美观,更有利于炒青时桑叶受热均匀,增强炒制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能有效去除草腥味,保证营养、原料鲜嫩和炒青时桑叶受热均匀,优化桑叶茶的口感,操作方便,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所制桑叶茶口感清新、无异味、色泽鲜绿,长期饮用能有效降低血压、血脂。采桑选取无污染、距桑芽顶端第2-3叶位的桑叶,此部位的桑叶鲜绿、柔嫩且营养成分高。提香时,将杀三青工序后得到的初茶叶在85-90℃环境下进行干燥,可促使桑叶茶多糖部分转化成焦糖,得到其特有的香味。杀青时锅温为130-140℃,在杀青过程中,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翻炒3-4分钟,使得桑叶最终含水量低于14%,能有效驱除桑叶自身的草腥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南县集春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思南县集春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01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刺儿菜茶的制造工艺
- 下一篇:一种用于加工青钱柳茶叶的烘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