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气压辉光放电离子源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6175.0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0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左国民;杜正;汪小知;王学峰;高适;李鹏;张荣;张立功;杨金星;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苏州微木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3/04 | 分类号: | H01J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06 | 代理人: | 贾满意 |
地址: | 10220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气压 辉光 放电 离子源 | ||
1.一种大气压辉光放电离子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螺旋电极(100),所述第一螺旋电极(100)为带状,且由起始端向外螺旋延伸;
第二螺旋电极(200),所述第二螺旋电极(200)为带状,且由起始端向外螺旋延伸,所述第二螺旋电极(200)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100)共面且平行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压辉光放电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100)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200)互补,并共同构成圆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气压辉光放电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100)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200)的起始端为互补的太极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压辉光放电离子源,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旋电极(100)包括第一螺旋条状基体(110),和覆盖所述第一螺旋条状基体(110)的第一导电层(120);
所述第二螺旋电极(200)包括第二螺旋条状基体(210),和覆盖所述第二螺旋条状基体(210)的第二导电层(220);
所述第二螺旋条状基体(210)与所述第一螺旋条状基体(110)平行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气压辉光放电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20)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旋条状基体(110)与所述第二螺旋条状基体(210)相对的侧壁;
所述第二导电层(220)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旋条状基体(210)与所述第一螺旋条状基体(110)相对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压辉光放电离子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支撑架(130),所述第一支撑架(130)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100)的螺旋外围端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架(230),所述第二支撑架(230)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200)的螺旋外围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压辉光放电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100)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200)之间形成有螺旋放电沟道(300),所述螺旋放电沟道(30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100)和所述第二螺旋电极(200)的延伸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气压辉光放电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放电沟道(300)的宽度为10微米-10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气压辉光放电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放电沟道(300)的纵宽比大于1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压辉光放电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100)和所述第二螺旋电极(200)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凸点(130);
所述第二螺旋电极(200)和所述第一螺旋电极(100)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凸点(230)。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压辉光放电离子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电源(400),所述电源(400)分别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200)和所述第一螺旋电极(100)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苏州微木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苏州微木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61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三相点处用制冷剂冷却流体
- 下一篇: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