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肺栓塞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01252.3 申请日: 2017-11-09
公开(公告)号: CN107860702A 公开(公告)日: 2018-03-30
发明(设计)人: 傅应云;王敏连;许兰;肖露;乐雍建;刘盛国;黄启俊;李树林 申请(专利权)人: 傅应云
主分类号: G01N15/14 分类号: G01N15/14;G01N15/10;G01N15/00
代理公司: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代理人: 李丙林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检测 肺栓塞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医药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肺栓塞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占第三位,由于P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约80%的PTE漏诊、误诊,导致了PE成为了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的人类重大健康问题。

研究显示,明确及早期诊断并适当治疗可使PE死亡率可降至2%~8%。目前PTE的确诊主要依靠CT肺动脉造影发现肺动脉血栓充盈缺损。然而,在接受CTPA检查的可疑病人中,最后仅有5%~10%的患者为真正的PE患者。另外,CTPA检查费用昂贵且不能随时进行检测,延误了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并且诊出率低说明了临床资源并未能得到合理利用。CTPA为一种侵入性的带有辐射的检查手段。研究表明,在接受CTPA的患者中,有1.5%~2.0%的患者发生了恶性肿瘤,并且在接受检查的可疑PE患者中,CTPA相关肾病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2%。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充分合理分配临床资源,目前临床上主要以D-二聚体作为辅助检查手段,排除PE。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可溶性降解产物,在血栓栓塞时因血栓纤维蛋白溶解,使其血中浓度升高。国内外研究公认D-二聚体检测的重要意义是阴性结果(<500μg/L)可排除PE的诊断,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避免了因进行CTPA检查而引起的潜在并发症。尽管D-二聚体灵敏性较高,但是机体很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手术、肿瘤、感染与组织坏死等)都会导致D-二聚体升高,因此其特异性并不高,检测结果阳性时,还需进一步行CTPA检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检测肺栓塞的方法,检测样品血浆中血小板微粒的含量;

所述血小板微粒大于716.90/μl时,被检测对象判断为肺栓塞。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利用标准流式法检测样品血浆中血小板微粒的表达水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标准流式法中采用流式标准微球用于定位设门,根据标准微球的大小鉴别样品血浆中血小板微粒的大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血小板微粒定义为落入标准微球划定区域的PE-CD41a及FITC-annexin V双阳性微粒。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检测样品血浆中血小板微粒的含量后,还包括对检测到的血小板微粒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的过程,以提高血小板微粒对肺栓塞的分辨诊断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采用所述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血小板计数建立回归模型,以提高血小板微粒对肺栓塞的分辨诊断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采用所述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血小板分布宽度建立回归模型,以提高血小板微粒对肺栓塞的分辨诊断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采用所述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P-选择素建立回归模型,以提高血小板微粒对肺栓塞的分辨诊断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采用所述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D-二聚体建立回归模型,以提高血小板微粒对肺栓塞的分辨诊断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测肺栓塞的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有益效果是:

PE的发生发展主要源于凝血系统的失衡,研究表明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orparticles,PMPs)与机体凝血系统的平衡紧密相关。PMPs占循环血液中细胞微粒的70%-90%。当血管壁受到损伤后,内皮细胞脱落导致内皮组分暴露,其中胶原、层素、微纤维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yonWillebrand factor,vWF)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活化反应,产生血栓烷A2和内皮素,使血管呈持续收缩反应,在血栓止血中具有重要作用。凝血酶和胶原激活血小板,其表达出的血小板激活因子活性源自PMPs,而其他激活途径下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激活因子也大部分与PMPs相关,所以血小板微粒具有很强的促凝活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应云,未经傅应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12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