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分类处置功能的医疗垃圾热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4211.7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3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徐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洞云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F23G5/027;F23G5/44;F23G5/50;F23J1/06;F23L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分类 处置 功能 医疗 垃圾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分类处置功能的医疗垃圾热解装置,包括热解炉,热解炉包括环状分布的多个腔室和位于这些腔室之间的预热管道,腔室包括炉壁,腔室内设有预警系统,预热管道的下部设有进气口与腔室相连,腔室的上端设有进料口,腔室的上方设置有炉渣清理装置,炉渣清理装置包括设置在进料口上方的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升降筒,升降筒内嵌套有升降柱,升降柱的右侧面设有升降齿轮,升降筒的内壁设有与升降齿轮啮合的升降齿条,升降齿轮连接有升降电机,能够对医疗垃圾进行分类处置,改善燃烧,提高综合热利用效率,降低成本,能够自动清理燃烧炉的炉壁上附着的炉渣,消除了人工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且其承认清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垃圾热解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分类处置功能的医疗垃圾热解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垃圾是指接触过病人血液、肉体等,而由医院生产出的污染性垃圾。如使用过的棉球、沙布、胶布、废水、一次性医疗器具、术后的废弃品、过期的药品等等。据国家卫生部门的医疗检测报告表明,由于医疗垃圾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也可能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医疗垃圾属于特种垃圾,是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在其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这些废物含有大量的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性病原体,具有空间传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危险特征,在国外被视作顶级危险的致命杀手,我国也将其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首号危险废物。目前,医疗垃圾等危险废物己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其处理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如果管理不严或处置不当,极易成为疾病传播的源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为了改进现有技术,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申请号为200910167950.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小型高效医疗垃圾热解焚烧炉,采用独特的炉型结构设计,一炉四室(热解气化室、固相燃烬室、气相燃烧室及烟气处理室),使国家规范严禁的“医疗(危险)废物焚烧炉”采用单元式炉膛结构的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从而将垃圾干燥、热解、燃烧、燃烬和烟气除尘净化结合为一体化设备。
(2)垃圾减容减量比大,燃烧效率及燃烬率高,灰渣性能稳定:垃圾热解焚烧设备为垂直布置,垃圾在固相燃烬室内搅动燃烧的灰渣可随高温气流上升再进入热解气化室的下层垃圾内,如此可使垃圾反复多次燃烧。通过将垃圾脱水干燥、热解气化、挥发气体蒸发燃烧和固定碳燃烬逐次阶段性反应,有效增大垃圾减容减量比,提高燃烧效率及燃烬率,灰渣性能稳定。
但该发明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不具备对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置能力,难以处理复杂多样的医疗垃圾;
(2)助燃空气需要经过空气预热器预热,需要额外的能源,增加消耗,提高成本;
(3)燃烧炉的炉壁上容易附着上炉渣,采用人工清理难度较大,且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分类处置功能的医疗垃圾热解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分类处置功能的医疗垃圾热解装置,包括热解炉,所述热解炉包括环状分布的多个腔室和位于这些腔室之间的预热管道,所述腔室包括炉壁,所述腔室内设有预警系统,所述预热管道的下端设有进气口与腔室相连,所述腔室的上端设有进料口;
所述腔室的上方设置有炉渣清理装置,所述炉渣清理装置包括设置在进料口上方的支架,所述支架上竖直设置有空心的升降筒,所述升降筒位于进料口上方的中心处,所述升降筒内嵌套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右侧面设有升降齿轮,所述升降筒的内壁设有与升降齿轮啮合的升降齿条,所述升降齿轮连接有升降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洞云,未经许洞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42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