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压缩感知高阶累积量的智能调制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4007.5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2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胡欣;张子文;王程;崔高峰;王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00 | 分类号: | H04L27/00 |
代理公司: | 11121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文利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压缩 感知 累积 智能 调制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高阶累积量的智能调制识别方法,属于无线通信领域。首先,接收端以低于奈奎斯特的抽样速率对接收信号x(t)随机抽样和预处理,然后,进行特征提取,通过从原始数据中利用恢复算法‑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对抽样向量z的平方向量z2进行归一化,恢复出对应的稀疏向量,得到高阶矩M21;同理依次得到高阶矩M20,M40,M41和M42;并利用M‑C公式得到高阶累积量C40,C41和C42作为识别特征向量,完成信号的调制识别。最后,确定了调制方式后,进一步估计调制参数,并依据确定的调制方式和调制参数,完成信号的解调。本发明大大降低了接收端需要采集和存储的数据量,减轻了模拟‑数字转换器的压力,降低了算法复杂度,且具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压缩感知高阶累积量的智能调制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无论在商业通信还是军事领域,调制识别技术(MC)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检测到信号以后,调制识别技术用来判断信号属于何种调制方式,从而为信号后续的分析和处理做准备;由此,引发各种调制识别技术,如基于小波变换、傅里叶变换和高阶统计量等特征的识别方法先后被提出。然而这些方法需要的采样速率远高于奈奎斯特采样速率,这给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带来巨大的负担。尤其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宽带频谱的监测成为必须。而且,在采样得到大量数据之后,为了传输和存储的方便,仍需要进行数据压缩,这样造成了数据的极大浪费。
压缩感知理论(CS)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该理论指出,如果信号在某域(如频域)上存在稀疏性,则可以通过很少的采样值恢复出原始的高维信号。由于压缩感知在采样的同时对信号进行了压缩,所以极大地降低了对采样设备的要求。因此将压缩感知技术引入到调制识别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不同调制方式对应不同的高阶累积量值(HOCs),在接收端对信号下频偏处理以后,根据其HOCs的值可以识别信号的调制方式。并且高斯噪声的HOCs为0,所以用HOCs作为特征量来识别信号调制方式具有较强的抗噪性。但是理论上信号的HOCs值是在信号各星座点等概率分布并且无噪声接收条件下计算得出的。所以接收端为了计算出准确的HOCs值,需要大量的采样值,尤其是对高阶调制的信号或宽带信号这种需求更加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无线通信领域中接收信号的调制识别,针对基于高阶累积量识别信号调制方式需要大量采样数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高阶累积量的智能调制识别方法,引入了压缩感知技术,有效降低了信息提取的抽样速率。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针对无线通信领域,接收端以低于奈奎斯特的抽样速率对接收信号x(t)随机抽样,并进行预处理得到压缩抽样向量z,完成压缩抽样过程;
预处理包括带通采样、A/D转换和实现信道隔离。
步骤二、结合与随机抽样有关的随机矩阵A以及哈达玛矩阵H,构造出压缩感知过程中的感知矩阵Θ;
Θ=AH (1)
A为M×N维的0-1随机矩阵;哈达玛矩阵H是由+1和-1元素构成的N×N维正交方阵;Θ为M×N维的感知矩阵。
步骤三、利用抽样向量z和感知矩阵Θ,构造压缩感知基本方程;
压缩感知基本方程为:z=Θα;
具体构造过程如下:
步骤301、利用接收端的随机抽样构建压缩抽样向量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40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