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器的光闸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2610.1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5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彭硕飞;杨磊;詹敏;李建;陈根余;陈焱;高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11 | 分类号: | H01S3/1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道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0 | 代理人: | 陈琳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器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激光器光闸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器的光闸控制方法及系统,该光闸控制方法的步骤包括:激光器切换到内部控制后,且在光闸输出激活前,关闭光闸输出,禁止输出光闸信号;激活光闸输出,内部控制的光闸控制输出内控光闸信号;或者,激光器切换到外部控制后,且在光闸输出激活前,关闭光闸输出,禁止输出光闸信号;激活光闸输出,外部控制的光闸控制输出外控光闸信号。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激光器的光闸控制系统。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激光器的光闸控制方法及系统,当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切换后,激光器的光闸不做反映,禁止输出光闸信号,需要等到其他条件触发才开光闸信号,提高激光控制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器光闸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器的光闸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对激光器是否输出激光的关键信号,光闸信号的控制必须安全有效。特别针对于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其危险等级为4类,其中,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利用高压电源产生高电压,将高电压作用在一种混合气体上,从而激发混合气体产生激光。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危险等级为4类,它的直接辐射和漫反射辐射可对皮肤、特别是眼睛造成伤害。
激光器能产生高达5KW的激光,同时在激光器中,存在着激光器运转所需要的高达30KV以上的高压。对于碳激光器的控制方式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内部控制为使用激光器的操作软件,直接操作软件上的功能按钮来控制激光器的运行。外部控制为直接操作连接激光器的机床上的按钮来控制激光器的运行。
不管是内部控制还是外部控制,都需要对激光器进行光闸控制。所谓光闸信号为控制激光是否输出的一个开关量信号。例如,当此信号有效为1时,有激光输出;当此信号无效为0时,无激光输出。
当激光器运行时,从内部控制转换到外部控制时,而此时外控光闸恰好为有效状态,如果此时输出光闸信号等于外控光闸信号,也为有效状态,从安全角度说,这个地方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激光器操作者只是想改变一下激光器控制方式,而并不是改变后立马有激光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激光器的光闸控制方法及系统,提高激光操作的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激光器的光闸控制方法,激光器包括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该内部控制为通过内部控制程序控制激光器,该外部控制为通过机床上控制按键控制激光器,该光闸控制方法的步骤包括:激光器切换到内部控制后,且在光闸输出激活前,关闭光闸输出,禁止输出光闸信号;激活光闸输出,内部控制的光闸控制输出内控光闸信号;或者,激光器切换到外部控制后,且在光闸输出激活前,关闭光闸输出,禁止输出光闸信号;激活光闸输出,外部控制的光闸控制输出外控光闸信号。
其中,较佳方案是,该光闸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激光器从外部控制切换到内部控制时,关闭光闸输出,禁止输出光闸信号;或者,激光器从内部控制切换到外部控制时,关闭光闸输出,禁止输出光闸信号。
其中,较佳方案是,激活光闸输出的步骤包括:重启内部控制的光闸控制,激活光闸输出,内部控制的光闸控制输出内控光闸信号;或者,重启外部控制的光闸控制,激活光闸输出,外部控制的光闸控制输出外控光闸信号。
其中,较佳方案是,该光闸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激活外部控制的切换按键,重启内部控制的光闸控制;或者,激活外部控制的切换按键,重启外部控制的光闸控制。
其中,较佳方案是,关闭光闸输出时,同时关闭内部控制的光闸控制以及外部控制的光闸控制,以及,在重启内部控制的光闸控制并激活光闸输出后,外部控制的光闸控制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关闭光闸输出时,同时关闭内部控制的光闸控制以及外部控制的光闸控制,以及,在重启外部控制的光闸控制并激活光闸输出后,内部控制的光闸控制处于关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26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