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钢包自动定位的稳定出钢温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3721.6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5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正海;刘在春;胡盛凯;韩振超;王建军;周俐;常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G05D23/32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平静 |
地址: | 243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钢包 自动 定位 稳定 温度 方法 | ||
1.一种基于钢包自动定位的稳定出钢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在钢包(1)和行车轨道上安装电子标签(2),多个电子标签(2)均匀间隔对称设于钢包(1)表面,电子标签(2)的高度位于钢包(1)高度的1/3~2/3处;在钢包(1)运行的各个工位和行车(3)上安装读卡器;行车(3)上在钢包(1)连续运行的跨段每隔10~12m均匀间隔安装有读卡器;电子标签(2)采用耐高温材料封装而成,该耐高温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1.0~4.0%的ZrO,5~20%的SiO2,70~85%的CaO,2~7%的MnO;
步骤二、钢包(1)运行时,通过读卡器对电子标签(2)的识别实现对钢包(1)的自动定位;
步骤三、根据钢包(1)的定位信息和钢水状态,建立钢包(1)的温度预测模型,计算钢包(1)的热状态;
钢包(1)的温度预测模型如下:
其中ρ为材料的密度,kg/m3;c为材料热容,W/(kg℃);T为钢包(1)实时温度,℃;t为钢包(1)运行时间,s;λ为材料的导热系数,W/(m℃);r为钢包(1)半径,m;z为钢包(1)高度,m;
钢包(1)温度预测模型的边界条件为:
在钢包(1)内部,取第一类边界条件:
T|Γ=Tw;
其中Γ为物体边界;Tw为钢包(1)的已知壁面温度,℃;
在钢包(1)外表面取第三类边界条件:
其中λ为材料的导热系数,W/(m℃);T为钢包(1)实时温度,℃;Tf为环境温度,℃;h为综合换热系数,W/(m2℃);n为边界面的法线方向;
步骤四、根据钢包(1)的热状态,计算转炉冶炼终点钢水出钢温度;计算模型如下:
T终=Tall+TL+T热+TAr+TLF+TRH+T4
T出=TL+T热+TAr+TLF+TRH+T4
其中T终为转炉冶炼终点钢水温度,℃;T出为钢包(1)内钢水的出钢温度,℃;Tall为合金化工序钢包(1)温降,℃;TL为某钢种的液相线温度,℃;T热为某钢种浇注需要的过热度温度,℃;TAr为吹Ar处理工序钢包(1)温降,℃;TLF为LF精炼工序钢包(1)温降,℃;TRH为RH精炼工序钢包(1)温降,℃;T4为钢包(1)调运过程温降,℃;
其中TAr=x1t1;TLF=x2t2;TRH=x3t3;T4=x4t4;
其中x1表示吹Ar处理温降系数,t1表示吹Ar处理时间;x2表示LF精炼处理温降系数,t2表示LF精炼处理时间;x3表示RH精炼处理温降系数,t3表示RH精炼处理时间;x4表示钢包(1)调运过程温降系数,t4表示钢包(1)调运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372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醇的方法
- 下一篇:真正的胰腺祖细胞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