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药物控释性能的纳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3200.5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4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容敏智;彭伟黎;章明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04;A61K47/32;A61K31/70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药物 控释 性能 纳米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药物控释性能的纳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纳米复合微球的内核为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外壳由具有pH和温度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构成;采用溶液沉淀聚合法在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表面接枝具有pH和温度刺激响应性聚合物壳层,即得具有药物控释性能的纳米复合微球。本发明提供的纳米复合微球以中空介孔二氧化硅作为载药主要部位,具有pH和温度刺激响应性聚合物作为药物控制释放的开关;这种具有药物控释性能的纳米复合微球可同时实现高的载药量和药物的可控释放,并具有一定的肿瘤被动靶向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药物控释性能的纳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当今,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化学疗法是治疗中晚期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化学疗法是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药,这种给药方式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在很短的时间内药物被大量释放,超出治疗所需的浓度,同时药物维持有效浓度时间短,药物利用率低,一般需要重复多次给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大,治疗成本高。
为此,开发纳米药物控释载药体系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由于其尺寸处于纳米范围,在体内代谢循环时间长;同时因肿瘤细胞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纳米药物载体能够更多的富集在肿瘤部位;而且纳米材料表面活性高,易于接枝改性,可以接枝具有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实现药物的可控负载和释放,使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理想药物控制释放体系需要具备较高的载药量,对肿瘤部位的靶向定位能力,同时能够精确控制药物的释放,提高药物利用率、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轻患者痛苦。
纳米药物载体发展至今,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种类。例如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胶束类、脂质体类以及水凝胶类药物载体,由SiO2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Fe3O4纳米材料、Au纳米材料、QDs等无机材料构成的药物载体,以及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构成的载药体系。然而,它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同时实现高的载药量和药物的可控释放,并具有肿瘤靶向能力的纳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药物控释性能的纳米复合微球。
本发明提供的纳米复合微球以中空介孔二氧化硅作为载药主要部位,具有pH和温度刺激响应性聚合物作为药物控制释放的开关;这种具有药物控释性能的纳米复合微球可同时实现高的载药量和药物的可控释放,并具有一定的肿瘤被动靶向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具有药物控释性能的纳米复合微球在负载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载药复合微球。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纳米载药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药物控释性能的纳米复合微球,所述载药纳米复合微球的内核为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外壳由具有pH和温度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构成;采用溶液沉淀聚合法在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表面接枝具有pH和温度刺激响应性聚合物壳层,即得具有药物控释性能的纳米复合微球。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有以下许多显著地优势:(1)中空的内部结构以及极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容,能够封装载体和吸附大量的药物分子;(2)表面丰富的羟基基团,容易修饰载体表面;(3)壳层介孔孔道规则、孔径可调,可有效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然而,经研究证明单独使用中空介孔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时,载药系统对药物的缓释效能并不能满足使用需要,也不具备靶向控释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32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