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标识的网络移动路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2893.2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2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延志伟;耿光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W40/02 | 分类号: | H04W40/02;H04W4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司立彬 |
地址: | 10019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标识 网络 移动 路由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标识的网络移动路由方法。本方法为:1)当一携带MNN的移动路由器连接到移动子网NEMO时,该NEMO连接的移动路由器逐级将其覆盖范围内所有节点的路由标识设置为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移动路由器;NEMO连接的根移动路由器为nMR;2)nMR所在接入交换路由器nASR将nMR作为MNN的路由标识的映射消息通告给nASR所属管理域内的映射服务器IDMS更新标识映射关系;3)IDMS向MNN的原接入交换路由器oASR发送一映射通告消息,并且oASR向与MNN通信的对端节点CN发送一标识通告消息,使CN的接入交换路由器将该对端节点CN的数据包发送到MNN。本发明提高了子网移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标识的网络移动路由方法,属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用户和各种移动设备(如蜂窝电话、PDA和便携电脑等)的迅猛增加,对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方式”的移动互联网接入需求正在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保障。为了实现移动和泛在的计算环境,基础网络的当前研究趋势集中在实现全IP的移动互联网,旨在以从移动用户到接入点的IP部署来紧密结合因特网和电信网。而移动性管理,特别是其中的切换管理是全IP移动互联网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成为下一代IP网络以及新型网络架构的研究重点。
一体化网络与普适服务体系不同于传统的OSI七层模型和互联网TCP/IP模型,它将网络、业务和用户看作一个整体,把网络分为“网通层”和“服务层”两大部分。网通层由虚拟接入子网和虚拟骨干子网构成,引入接入标识(Access Identifier,AID)、路由标识(Route Identifier,RID)及其分离映射机制,将身份与位置进行分离,为数据、语音、视频等业务提供一体化的网络通信平台,实现基于网络的安全认证,移动性支持等功能。服务层采用唯一的标识对各种业务、网络资源和用户进行识别,负责各种业务的会话、控制和管理等。在接入网,多元化的接入技术甚至可以使用不同的协议栈和不同的身份表达方式;在骨干网,又分为交换路由层面和管理层面,前者负责数据包路由,后者对网内终端进行位置管理、认证。交换路由层面包括接入交换路由器(Access Switch Router,ASR)和广义交换路由器(General Switch Router,GSR)等交换路由设备;管理层面包括映射服务器(IDentifier Mapping Server,IDMS)和认证中心(Authentication Center,AC)等管理组件。这种架构不仅适应未来互联网对于高可扩展性以及强安全性的要求,而且对于移动性支持也具有天然的适应性。然而在一体化网络中如何支持整个网络的移动,从而避免嵌套的包头的额外开销及冗余路由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作为一体化网络最重要的两个功能实体之一,IDMS负责保存各类型终端的身份、位置映射信息,是整个位置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存储实体。ASR是位置管理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实体,它除了负责发起位置查询过程之外,还要保存一部分终端的位置信息,作为本地的缓存,以提高查询的效率。ASR根据其维护的两张映射表,按照图1流程进行数据转发,ASR上维护的标识映射关系包括下面两个部分:
1)本地用户映射表
本地用户映射表中保存当前接入本路由器的终端映射信息,ASR为每个新接入的终端分配一个可用的RID,之后将其添加至本地用户表,对数据包路由时使用。
2)对端用户映射表
在ASR为终端建立好一次通信连接之后,会将CN的映射信息保存在对端用户映射表中,这样能够高效地对后续的数据包进行路由操作。另外,为了支持终端移动后能够向CN的ASR及时进行标识映射关系的更新,需要更快的找到当前正在与本地移动终端通信的CN所在ASR的路由标识,所以将这些信息也添加到对端用户存储表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标识的网络移动路由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未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28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晶烧结刚玉磨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除氟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