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标识的网络移动路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2893.2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2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延志伟;耿光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W40/02 | 分类号: | H04W40/02;H04W4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司立彬 |
地址: | 10019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标识 网络 移动 路由 方法 | ||
1.一种基于标识的网络移动路由方法,其步骤包括:
1)当携带移动网络节点MNN的移动路由器连接到移动子网NEMO时,该移动子网NEMO连接的移动路由器逐级将其覆盖范围内的所有节点的路由标识设置为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移动路由器;其中,移动子网NEMO连接的移动路由器为嵌套深度为m的移动路由器MR(m),该移动子网NEMO连接的根移动路由器为nMR,MNN为两通信网络节点中的一网络节点;该移动子网NEMO连接的移动路由器MR逐级将其覆盖范围内的所有节点的路由标识设置为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移动路由器MR的方法为:携带移动网络节点MNN的移动路由器MR向根移动路由器nMR发送该MNN的标识映射关系,对于以nMR为根移动路由的每一层移动路由器,如果第n层移动路由器MR(n)维护着该MNN的映射且路由标识为MR(n+1),则结束;否则将该MR(n)设置MR(n+1)为MNN的路由标识,并继续向MR(n-1)发送MNN的标识映射关系;n取值为0~m;
2)该nMR所在接入交换路由器nASR将该nMR作为该MNN的路由标识的映射消息通告给该nASR所属管理域内的映射服务器IDMS更新标识映射关系;
3)该映射服务器IDMS向该MNN的原接入交换路由器oASR发送一映射通告消息,使该oASR将缓存的该MNN的数据包重定向到该nASR;并且该oASR向与该MNN通信的对端节点CN发送一标识通告消息,从而使该对端节点CN的接入交换路由器CN_ASR能够将该对端节点CN的数据包发送到该MNN;当该MNN在移动子网NEMO内移动时,则该MNN的新旧移动路由器的分支节点对该MNN的路由标识进行更新,且该分支节点将该MNN的新的路由标识更新给该MNN的旧移动路由器,使该MNN的旧移动路由器能够将缓存的该MNN的数据包重路由给该MN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之后,该nMR向其所在接入交换路由器nASR发送该MNN的标识信息进行认证;认证成功后进行步骤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服务器IDMS维护的标识映射关系表的映射条目中设有路由标识信息;所述路由标识信息包括路由标识,标志位和用以维护根移动路由器标识的扩展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信息具有最高优先级,当MNN的路由标识被请求时,IDMS优先恢复所述扩展信息,使该MNN的数据包能够被直接路由到对应的根移动路由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对端节点CN向该MNN发送数据包的方法为:该对端节点CN向该MNN发出一数据包,该数据包的源地址为该对端节点CN的身份标识CN_ID、目的地址为该MNN的身份标识MNN1_ID;当该数据包到达该移动子网NEMO的接入交换路由器ASRi时,该接入交换路由器ASRi请求该对端节点CN的路由标识以及该MNN的路由标识,该对端节点CN所连接的接入交换路由器ASRj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替换为该对端节点CN的路由标识以及该MNN的路由标识,并且将该MNN的身份标识携带在数据包的扩展头部中,将该数据包传输到该接入交换路由器ASRi;该接入交换路由器ASRi通过查询自己维护的映射表将数据包转发给该MNN接入的移动路由器MR,然后该移动路由器MR将数据包转发给该MNN。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MNN向该对端节点CN发送数据包的方法为:该MNN向该对端节点CN发出一数据包,该数据包的源地址为该MNN的身份标识、目的地址为该对端节点CN的身份标识;当该数据包到达该移动子网NEMO的接入交换路由器ASRi时,该接入交换路由器ASRi替换身份标识为路由标识;并将该MNN的身份标识携带在数据包的扩展头部;当该数据包到达对端节点CN所连接的接入交换路由器ASRj时,接入交换路由器ASRj将该数据包的扩展头部的身份标识作为源地址,目的地址修改为该对端节点CN的身份标识并将数据包最终发送给该对端节点C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未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289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晶烧结刚玉磨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除氟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