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智能防垢除垢合金的均匀化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5809.0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2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孙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超旭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F1/08 | 分类号: | C22F1/08;C22C9/04;C22C9/06;C22C9/02;C22C9/00;C22C30/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陈静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除垢 合金 均匀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材料加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全智能防垢除垢合金的均匀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流体结垢问题在换热器、锅炉及其他工业和民用领域甚至军品航母领域中涉及流体传输和循环的系统中广泛存在。大多数情况下,工业管路系统中的流体均为单质或混合溶液状态,其中溶液组成成分、总盐度、总离子浓度、温度、压力、气体分压、PH值、流速等众多因素影响着溶质的溶解度。一旦溶液系统的溶解条件发生变化,溶质溶解度也会随之改变。当溶解度下降,使得溶质含量处于过饱和状态,就会析出晶体。当析出晶体沉积或吸附在容器壁面时,就会结垢。水处理技术领域中一般将析出的非水溶性沉积物成为水垢,一般水垢都是由钙镁等金属阳离子和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等成垢阴离子结合形成的。当溶解条件一定时,溶液系统中的钙镁离子、酸根离子和一定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分子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一方面,由于形成的碳酸钙和碳酸镁等化合物,溶解度很低,碳酸钙和碳酸镁分子析出形成沉淀,并堆积形成水垢。另一方面,钙镁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新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分子,发生结垢现象。油气集输系统中的井下设备的结蜡、结垢和腐蚀问题会大大降低设备传热效果,严重时会引起堵塞。结垢会引起设备和管道局部垢下腐蚀,并且为SRB细菌的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同时,结垢还会使缓蚀剂与金属表面难以接触成膜,大大降低缓蚀效果,加重设备和管道的腐蚀,甚至引起腐蚀穿孔,使管道报废。结垢沉积还会降低流体截面积,增大流体阻力和输送能量。结垢的综合作用会造成集输系统内清洗作业频繁和站内管道更换频繁,严重影响到油田的正常生产秩序,大大增加油田的生产成本。为了防止垢层堵塞管道,必须平均每月进行一次酸洗。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生产,而且会加速管道的腐蚀,缩短管道的使用寿命。化学阻垢法是通过添加药剂的方法改变了溶液系统的成分、酸碱度和离子浓度来产生阻垢效果。如前所述,化学法因为需要改变溶液系统的成分,其应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约束。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进行科研,寻找具有防垢的新型金属材料。现有技术CN103805808A虽然公开了一种用于阻垢的铜基触媒合金,但由于其含有毒性的微量金属元素铅、锑,其生产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且安全性能欠佳,该成分的合金防垢除垢尚存在提升空间,尚需更安全、稳定和效果更好的防垢除垢材料。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全智能防垢除垢合金的均匀化处理方法,能提高全智能防垢除垢合金的质量,增加峰值活化电流与稳定活化电流数值,同时缩短达到稳定电流值的时间,使得全智能防垢除垢合金更安全、更稳定。
发明内容:一种全智能防垢除垢合金均匀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室温条件下将全智能防垢除垢合金装入热处理炉中,以1.8℃/s~3.2℃/s的速度升温至780℃~1100℃,保温50min~100min;再以2℃/s-2.5℃/s的速度升温至1100℃~1380℃,保温300min~360min;然后冷却至300℃~400℃,取出全智能防垢除垢合金锭空冷至室温。
进一步的,在室温条件下将全智能防垢除垢合金装入热处理炉中,以2℃/s~3℃/s的速度升温至900℃~1100℃,保温50min~75min;再以2℃/s-2.5℃/s的速度升温至1200℃~1300℃,保温300min~360min;然后冷却至300℃~400℃,取出全智能防垢除垢合金锭空冷至室温。
更进一步的,在室温条件下将全智能防垢除垢合金装入热处理炉中,以2.2℃/s的速度升温至1070℃,保温65min;再以2.3℃/s的速度升温至1250℃,保温300min;然后冷却至360℃,取出全智能防垢除垢合金锭空冷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超旭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超旭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58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