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传输22个光子角动量模的光子晶体光纤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2322.2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8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鹤鸣;杨红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02 | 分类号: | G02B6/02;G02B6/0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22 光子 角动量 晶体 光纤 | ||
一种可传输22个光子轨道角动量模的光子晶体光纤,包括中心纤芯、环形高折射率层和环形包层;纤芯为大的空气孔;环形包层包括包层一、包层二、包层三、包层四。包层一由36个圆环形均匀排列的方形空气孔组成,相邻两个方形空气孔对光纤横截面圆心之间的夹角为10°,包层二由30个圆环形均匀排列的圆形空气孔组成,相邻两个圆形空气孔对光纤横截面圆心间夹角为12°;包层三由36个圆环形均匀排列的圆形空气孔组成,相邻两个圆形空气孔对光纤横截面圆心间夹角为10°;包层四由40个圆环形均匀排列的圆形空气孔组成,本发明在1500‑1600nm波段可支持的OAM模式数达22个,各模式间串扰少,大部分模式限制损耗低(<10‑7dB/m),色散小,非线性系数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传输22个光子角动量模的光子晶体光纤。
背景技术
光子晶体光纤(PCF)是在现代光纤技术的基础上兴起的一个新研究领域,由于它的包层中二维光子晶体结构可以灵活的设计,使其具有诸多优异的光学特性,如无截止单模传输、可调节的色散、高双折射、大模场面积和高非线性等特性,因此PCF的研究一直是光通信和光电子领域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光子轨道角动量(OAM,Orbital angularmomentum)在理论上具有无限多不同量子态的正交基,所以它可以提供一种新的复用机制。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OAM传输光纤,支持的OAM模式数多,且模式间串扰小,限制损耗小,色散小,因此可将OAM模式复用应用到光通信中,来大幅度提升光通信容量。
光纤中存在的光波模式可分为:HE、EH、TE和TM等4种,HE和EH模式又可分为奇偶模。在光纤中,将相位差为π/2的同阶奇偶模式(HE或EH)线性叠加,即可得到OAM模式。因此,光子晶体光纤中的OAM模式也可表达为光纤中同阶矢量模的奇模和偶模的叠加。所以研究光子晶体光纤中OAM的传输问题,首要任务是研究光子晶体光纤中可传输的矢量模HE和EH模。故要将OAM复用应用到光通信中来提升通信容量,应使光纤中传输的OAM模式数尽可能的多。
基于光子晶体的OAM传输光纤具有以下优势::环形的高折射率区不需要的额外的掺杂,结构参数设计灵活,支持的OAM模式数多,且模式间串扰小,限制损耗小,色散小。
在光通信领域中,密集波分复用、正交频分复用、模分复用等复用技术日渐兴起,但是均受限于电磁通信容量资源有限。由于轨道角动量是除光强、频率、偏振外的一个新的自由度,理论上光子轨道角动量可取无限值,将其用于光通信可以大幅提高光通信容量,已成为光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的自由空间光通信,已经可以实现2.56Tbit/s以上的超高速数据传输,但受大气湍流影响严重,传输距离较短。基于OAM的光纤通信研究还较少,因传统的光纤是不能传输OAM的,研究者们设计出了环光纤可用来传输OAM,最近又有研究者提出了光子晶体光纤可以传输OAM。但传统的六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由于六角对称的结构,传输的OAM模式只有两个,且损耗较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子晶体光纤传输的OAM模式少且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可传输22个光子角动量模的光子晶体光纤,本发明将光子晶体光纤的纤芯设计为一圆形空气孔,且包层围绕纤芯呈环形对称结构,这种结构可明显增加OAM的模式数。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传输22个光子轨道角动量模的光子晶体光纤,该光纤的横截面包括:由横截面圆心向外依次设置的纤芯、环形高折射率层和环形包层;其中,
纤芯设置于光纤横截面中心,为一个空气孔;
环形高折射率层和环形包层为与纤芯同心的圆环层;且环形高折射率层和环形包层均采用石英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2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