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控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5246.6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3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恒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电池 电池组 冷却系统 阈值时 控温 锂离子电池组 风冷系统 液冷系统 电池 检测器 检测器检测 冷却模式 冷却效率 冷系统 启动液 风冷 能耗 保证 制定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控温方法,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检测器,以及冷却系统,所述检测器检测每个单体电池的温度,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风冷系统和液冷系统,当所述单体电池的温度高于第一阈值时,启动风冷系统;当电池组中所有单体电池的平均电池温度高于第二阈值时,启动液冷系统;当单体电池温度高于第一阈值,且平均电池温度高于第二阈值时,停止温度高于第一阈值的所述单体电池的工作,且同时启动风冷和液冷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控温方法,根据电池组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冷却模式,保证冷却效率的同时,降低冷却系统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控温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储能电源亦开始得到大量应用。但是锂离子电池在高温下会影响其工作性能,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火灾或者爆炸,并且电池组中的每个单体锂离子电池的状况也存在差异,在电池组运行的过程中会存在温度不均的情况,因此需要在电池组中设置控温系统。但是,控温系统的运行也需要消耗电池组的能量,因此,如何有效的降温并且降低控温系统的能耗是电池组中控温技术的难题。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用于制备电池组的方法,以便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控温方法,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检测器,以及冷却系统,所述检测器检测每个单体电池的温度,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风冷系统和液冷系统,当所述单体电池的温度高于第一阈值时,启动风冷系统;当电池组中所有单体电池的平均电池温度高于第二阈值时,启动液冷系统;当单体电池温度高于第一阈值,且平均电池温度高于第二阈值时,停止温度高于第一阈值的所述单体电池的工作,且同时启动风冷和液冷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控温方法,根据电池组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冷却模式,保证冷却效率的同时,降低冷却系统的能耗。
具体的方案如下: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控温方法,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检测器,控制器以及冷却系统,所述检测器检测每个单体电池的温度,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风冷系统和液冷系统,当所述单体电池的温度高于第一阈值时,启动风冷系统;当电池组中所有单体电池的平均电池温度高于第二阈值时,启动液冷系统;当单体电池温度高于第一阈值,且平均电池温度高于第二阈值时,停止温度高于第一阈值的所述单体电池的工作,且同时启动风冷和液冷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阈值为50-6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阈值为45-5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阈值高于第二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阈值为55-60℃;所述第二阈值为45-50℃。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运行方法,其中包括权利要求上述的控温方法,所述电池检测器还检测电池电压,所述控制器制定不同的运行模式,并根据电池检测器反馈的电池信息为单体电池选择相应的运行模式;所述运行模式包括完整运行模式和智能运行模式;在所述完整运行模式中,所述单体电池在完全放电截至电压和完全充电截至电压之间进行充放电循环;当电池检测器检测到单体电池的温度大于电池组平均电池温度的105-110%时,所述控制器指定该单体电池运行智能运行模式;在所述智能运行模式中,所述单体电池在智能充电截至电压和智能放电截至电压之间充放电循环,所述智能充电截至电压,以及所述智能放电截止电压满足以下数学式:
智能充电截至电压(V)=完全充电截至电压-k*(单体电池充电电压变化率/电池组平均电池充电电压变化率)
智能放电截至电压(V)=完全放电截至电压+b*(单体电池放电电压变化率/电池组平均电池放电电压变化率)
k=t*(单体电池温度(℃)/电池组平均电池温度-1)
b=s*(单体电池温度(℃)/电池组平均电池温度-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恒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恒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52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