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肿瘤标志物检测系统误差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7766.0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5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汪志友;郑荣;温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4 | 分类号: | G01N33/574;G01N33/5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肿瘤 标志 检测 系统误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疗检测技术及其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肿瘤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大量研究和防治资料证实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防治肿瘤与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的办法。大多数肿瘤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影像诊断、细胞病理学诊断、X线检查都不能在肿瘤早期做出诊断,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则可以在肿瘤的早期完成,这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了重要作用。任何单一肿瘤标志物的独立使用不是存在敏感性低,就是特异性不高的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灵敏度、特异性100%的肿瘤标志物;单一肿瘤标志物、单一因子的检测很难准确的实现肿瘤早期检测、病程监控及预后治疗效果的评估等;因此,单一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不能满足临床应用。
多项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方案有:
肿瘤首选标志物 补充标志物
肺癌CEA、NSE、CYFRA21-1TPA、SCC、ACTH、降钙素、TSA
肝癌AFPAFU、γGT、CEA、ALP
乳腺癌CA15-3、CEA CA549、hCG、降钙素、铁蛋白
胃癌CA72-4 CEA、CA19-9、CA242
前列腺癌PSA、f-PSAPAP
结肠直肠癌CEACA19-9、CA50
胰腺癌CA19-9 CA50、CEA、CA125
卵巢癌CA125CEA、hCG、CA19-9
睾丸肿瘤AFP、hCG
宫颈癌SCCCA125、CEA、TPA
但是,这些联合指标全部采用上调、正信号指标,具有很多缺点。最大的缺点是,系统误差大。肿瘤标志物的分泌来源于肿瘤微环境的基质细胞以及肿瘤细胞,存在于细胞、组织或体液中,能用化学或免疫方法定量证实肿瘤存在,监测肿瘤治疗和预后的物质;但这些物质在体液中存在的半衰期各异,其表达受到个体所处的环境例如炎症、情绪、饮食的影响极大,很多标志物会因不良的个人生活习惯(吸烟、嗜酒)而水平有差异,其在良性疾病中发生的异常也绝不同于肿瘤。例如,浆液性卵巢癌的敏感指标CA125,在各种良性疾病(如慢性肝炎、子宫内膜炎)和恶性疾病(如乳腺肿瘤)均升高。类似这样的指标,可根据其值升高速率或升高水平来鉴别良、恶性疾病。 若全部采用上调指标,检测数据容易集体漂移。
另外,盲目地将所有标志物都用于个性检测,不但昂贵,而且费时费力。如何将这些标志物进行科学合理地组合,以达到最佳效果,一直是肿瘤标志物应用所面临的难题。
例如使用传统的Elisa方法,检测单一指标,仅能进行单一蛋白因子的检测。若要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特异性,需要进行多个Elisa实验检测不同的蛋白因子。以10个蛋白因子检测为例,需要10个Elisa试剂盒,至少1ml的样本,一周时间才能得到结果。无论从人力、财力还是时间和样本量来说,都不是很好的选择。而且10个因子不是同时检测也可能造成结果的误差。
本发明独创多肿瘤标志物正负信号差值对比检测法, 实现肿瘤超微量免疫分析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并将以上共性技术用于肺癌双标志物荧光正负信号差值比值法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研制,建立行业标准及产品生产示范工程,从而推动我国肿瘤检测的产业化进程。
本发明可应用于多肿瘤标志物诊断试剂产品的研发,用于临床亟需的肿瘤早期发现、确诊、监测疗效、预测复发等精准医疗领域,以大大降低检测的系统误差,提高肿瘤患者早期筛查的准确率、并降低临床分析成本(与多标志物分析相比);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指出,癌症患者如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80%以上;肿瘤标志物可以比影像学更早的发现肿瘤,对于诊断与治疗癌症意义深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肿瘤标志物检测系统误差的方法。在涉及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中,将其中二个特定性肿瘤标志物作为双标志物,通过荧光免疫分析检测法得到肿瘤标志物正信号和负信号差值的绝对值建立线性关系,以正信号和负信号互为内标,采用内标法再以该线性关系值消除检测系统误差,再进行检测其它肿瘤标志物。从而,大大降低检测的系统误差,提高肿瘤患者早期筛查的准确率,并降低临床分析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77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