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方形电池模组及其成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6117.0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3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平;徐永军;翁志福;兰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14 | 分类号: | H01M50/514;H01M50/503;H01M50/51;H01M50/512;H01M50/519;H01M50/249;H01M50/258;H01M50/209;H01M50/244;B60L50/6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孙静 |
地址: | 20130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形 电池 模组 及其 成组 方法 | ||
1.一种方形电池模组,包括电连接片组件和电池组,所述电连接片组件设于所述电池组的上方,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方形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片组件和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极柱之间通过键合第一导电组件实现电连接,用于多个所述方形电池单体之间的串联或并联;
所述电连接片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连接片和第二电连接片;
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包括多组第一导电元件,所述第一电连接片的一侧连接有多组所述第一导电元件,所述第一电连接片上的多组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与多个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正极柱或负极柱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电连接片的一侧连接有多组所述第一导电元件,所述第二电连接片上的多组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与多个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负极柱或正极柱一一对应设置;
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片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第一导电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片、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转接元件,所述第一转接元件压设于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顶部并电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正极柱或负极柱;
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片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第一导电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连接片、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转接元件,所述第二转接元件压设于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顶部并电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负极柱或正极柱;
所述第一转接元件上设有第一极柱容置孔,所述第一极柱容置孔沿所述第一转接元件的厚度方向贯穿于所述第一转接元件,所述第一转接元件通过所述第一极柱容置孔套设于所述正极柱或所述负极柱;
所述第二转接元件上设有第二极柱容置孔,所述第二极柱容置孔沿所述第二转接元件的厚度方向贯穿于所述第二转接元件,所述第二转接元件通过所述第二极柱容置孔套设于所述正极柱或所述负极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电池模组还包括信号采集板,所述信号采集板设于所述电池组的上方,所述信号采集板和所述电连接片组件之间通过键合实现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电压和温度采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板和所述电连接片组件之间通过键合第二导电组件实现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电压和温度采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片组件和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极柱之间通过超声波键合或激光键合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实现电连接,和/或所述信号采集板和所述电连接片组件之间通过超声波键合或激光键合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实现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电压和温度采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板位于所述第一电连接片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片之间;
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包括多组第二导电元件,所述第一电连接片的另一侧连接有多组所述第二导电元件;
所述第二电连接片的另一侧连接有多组所述第二导电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片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片上的每一组所述第一导电元件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元件,所述第一电连接片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片上的每一组所述第二导电元件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元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形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为铜排或铝排,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为铜排、铝排、铜丝或铝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形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和所述铝排的截面均为方形或圆柱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电池模组还包括压设于所述电池组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和多个第二容置槽,多个所述第一容置槽与多个所述第一转接元件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二容置槽与多个第二转接元件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均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于所述支架本体,每一所述第一转接元件的至少部分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容置槽、每一所述第二转接元件的至少部分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容置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61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