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子动力学径向分布函数图确定玻璃转变温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2230.0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7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赵岩;刘生进;李旭阳;辛绍贺;张伟星;符加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13116 | 代理人: | 崔凤英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子 动力学 径向 分布 函数 确定 玻璃 转变 温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级超精密加工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径向分布函数图确定玻璃转变温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工程材料——非晶态合金以其出色的力学、物理及化学性能成为现在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的材料之一。目前常采用提高冷却速率的快速凝固方法来获得非晶态合金。当合金溶液以一定临界冷却速率冷却至热力学玻璃态转变温度Tg以下时,将会形成非晶合金;以任意的速度加热非晶态合金,当温度达到临界玻璃态转变温度Tc以上时,非晶态合金又会彻底转变黏流态,非晶结构消失。然而在实际测定的过程中由于冷却过程太快导致无法准确测量该温度点,所以通常采用反向升温法来测量Tg点。即把得到的固态非晶合金重新加温,在某一温度区间,材料的粘度等其它物理性能发生改变,这个转变的开始点就被认为是Tg点。实际上由于非晶态合金材料的玻璃态转变过程极短,反向升温测得的Tg点与实际的Tg点有较大的差别。但非晶态合金的形成过程可以被分子动力学很直观的模拟出来,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可以模拟并计算这个过程。同时其不受加工设备、加工条件的限制,可随意改变仿真的加工参数、周围环境因素、工件几何形状等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确定金属材料的玻璃转变温度区间的方法。
本发明的判定条件是建立在径向分布函数的理论基础之上。目前,通常采用统计物理学中分布函数来描述非晶态的微观结构。为了简化问题,该方法只考虑成堆原子的相互作用,并假设:1)非晶固体是各向同性的;2)非晶固体是均匀的。在此假设条件下,以任一原子为原点,非晶中原子的分布仅与径向长度r的大小有关。用ρ(r)平均径向分布函数(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简称RDF)来表示非晶结构信息,其物理意义是与原点原子相距r处单位体积的原子密度数。因此ρ(r)dr给出的距离在r+dr之间找到原子的概率。得到的径向分布函数数据可以和实验数据、计算机模拟比较,从而获得非晶的结构信息。实践证明了RDF是表征非晶材料微观结构有价值的方法,它可反映非晶材料微观结构的一些主要特征,给出了非晶最重要的短程序信息,同时它可以对不同非晶结构模型进行关键性检验,可大大缩小可能的结构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径向分布函数图确定玻璃转变温度的方法,其内容包括以下步骤:
1、用分子动力学语言建立晶态金属材料工件,在2400K的高温环境下,驰豫400ps使晶态材料充分熔化;
2、用高于材料本身临界冷却速率的冷却速度对材料进行冷却,使材料温度从2400K快速降温至室温300K,从而形成非晶态合金;
3、在冷却过程中,同步计算各个时间段的径向分布函数值和材料整体的平均温度值;
4、用得到的各个时间段的径向分布函数值,绘制出各时间段的径向分布函数图;
5、观察径向分布函数图中是否出现第二劈裂峰现象,一旦出现第二劈裂峰现象,则证明材料中形成了非晶态结构;
6、根据径向分布函数图与材料整体平均温度值的对应关系,推断出材料的玻璃转变温度值为Tg1;
7、加热已形成的非晶态合金材料,直到材料彻底熔化,此时材料中的非晶态结构已经完全消失;
8、在加热的过程中,同步计算各个时间段的径向分布函数值和材料整体的平均温度值;
9、用得到的各个时间段的径向分布函数值,绘制出各时间段的径向分布函数图;
10、观察径向分布函数图中第二劈裂峰现象是否消失,一旦第二劈裂峰现象消失,则证明材料中已经不存在非晶态结构;
11、根据径向分布函数图与材料整体平均温度值的对应关系,推断出材料的玻璃转变温度值为Tg2;
12、最后得到的冷却得到的玻璃转变温度值Tg1与加热得到的玻璃转变温度值Tg2的平均值,即为该非晶材料的玻璃转变温度值Tg。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根据径向分布函数图确定材料的玻璃转变温度区间的方法,无需借用大量繁复的理论公式计算,较大程度的节省了相关科技工作者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晶态金属材料工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22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