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编码嵌合寨卡病毒的DNA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7347.3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9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秦成峰;李晓峰;王洪江;董好龙;邓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40 | 分类号: | C12N15/40;C12N7/01;A61K39/12;A61P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依云;严政 |
地址: | 1000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序列 寨卡病毒 包膜 非编码区序列 氨基酸残基 编码嵌合 前体序列 嵌合病毒 羧基末端 膜蛋白 制备 生物工程领域 非结构蛋白 基因组RNA 衣壳蛋白 乙脑病毒 减毒株 感染 预防 应用 | ||
1.一种DNA分子,该DNA分子含有串联连接的5’非编码区序列、衣壳蛋白C的编码序列、膜蛋白前体序列、缺失了羧基末端三个氨基酸残基的包膜E蛋白α的编码序列、包膜E蛋白β的羧基末端三个氨基酸残基的编码序列、非结构蛋白NS的编码序列和3’非编码区序列,其中,所述膜蛋白前体序列和包膜E蛋白α的编码序列来源于寨卡病毒;所述5’非编码区序列、衣壳蛋白C的编码序列、包膜E蛋白β的编码序列、非结构蛋白NS的编码序列和3’非编码区序列来源于乙脑病毒减毒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NA分子,其中,所述膜蛋白前体序列为能够编码蛋白质A的序列,所述蛋白质A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优选地,所述膜蛋白前体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或者与SEQ ID NO:2具有90%以上的同一性的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DNA分子,其中,来源于寨卡病毒的缺失了羧基末端三个氨基酸残基的包膜E蛋白α的编码序列为能够编码蛋白质B的序列,所述蛋白质B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优选地,来源于寨卡病毒的缺失了羧基末端三个氨基酸残基的包膜E蛋白α的编码序列为SEQ ID NO:4所示的序列或者与SEQ ID NO:4具有90%以上的同一性的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DNA分子,其中,所述寨卡病毒为野生型的寨卡病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DNA分子,其中,所述乙脑病毒减毒株为SA14-14-2减毒株。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DNA分子,其中,所述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DNA分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乙脑病毒减毒株基因组RNA对应的cDNA中缺失了羧基末端三个氨基酸残基的包膜E蛋白β的编码序列替换为寨卡病毒的膜蛋白前体序列和缺失了羧基末端三个氨基酸残基的包膜E蛋白α的编码序列。
8.含有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DNA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转基因细胞系、重组菌或重组病毒。
9.一种嵌合病毒,其特征在于,该嵌合病毒的基因组RNA对应的cDNA序列与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DNA分子的序列相同。
10.一种制备权利要求9所述的嵌合病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乙脑病毒减毒株的基因组中缺失了羧基末端三个氨基酸残基的包膜E蛋白β的编码序列替换为寨卡病毒的膜蛋白前体序列和缺失了羧基末端三个氨基酸残基的包膜E蛋白α的编码序列。
11.一种疫苗,其特征在于,该疫苗的活性成分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嵌合病毒。
12.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DNA分子或者权利要求9所述的嵌合病毒在制备用于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734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