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发电效率的光伏发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2755.X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7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县晖泽光伏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30 | 分类号: | H02S20/30;H02S40/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刘囝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发电 效率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发电效率的光伏发电设备,包括底座、光伏板和设置在底座内的替换机构、限位机构和清洁机构,替换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圆柱齿轮、第二圆柱齿轮、转轴和转动杆,限位机构包括两个限位组件,清洁机构包括冲洗组件和干燥组件,该提高发电效率的光伏发电设备,设有两个光伏板,分别位于底座的外部和内部,当高温天气,外部的光伏板表面温度过高时,通过替换机构将内部的光伏板与其替换使用,再通过限位机构将光伏板固定,提高电能的转化效率;另外,当光伏板表面覆盖灰尘过多时,通过清洁机构对其进行清洁,提高其发电效率,相比人工清洁,更省时省力,减轻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发电效率的光伏发电设备。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设备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设备。它的主要部件是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其特点是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不污染环境、能独立发电又能并网运行。
在光伏发电过程中,光伏板是关键的元件。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光伏板的转化效率是有限的。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当光伏板表面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其电能的转化效率;另外当光伏板表面覆盖灰尘过多时,也同样会影响其发电效率,若通过人工清洗,则费时费力,增加了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发电效率的光伏发电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发电效率的光伏发电设备,包括底座、光伏板和设置在底座内的替换机构、限位机构和清洁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光伏板倾斜设置,所述光伏板有两个,两个光伏板相互平行,两个光伏板分别位于底座的内部和外部,所述替换机构分别与两个光伏板传动连接,所述限位机构位于两个光伏板之间,所述清洁机构设置在底座的底部;
所述替换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圆柱齿轮、第二圆柱齿轮、转轴和转动杆,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圆柱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转轴水平设置,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与底座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圆柱齿轮套设在转轴上,所述第一圆柱齿轮与第二圆柱齿轮啮合,所述转动杆与转轴垂直且转动杆穿过转轴,所述转动杆竖向设置,所述转轴与转动杆的中心处连接,所述转动杆位于两个光伏板之间,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光伏板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限位组件,两个限位组件关于转动杆对称设置,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驱动轮、驱动杆、驱动块、支杆和限位环,所述第二电机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底座内设有导向单元,所述驱动块位于导向单元内,所述驱动块与导向单元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驱动轮铰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驱动块铰接,所述驱动杆与驱动轮的铰接处位于驱动轮的圆心的一侧,所述驱动轮通过驱动杆驱动驱动块水平移动,所述支杆与水平面平行,所述支杆与驱动块垂直连接,所述限位环为半圆环形,所述限位环水平设置,所述支杆与限位环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为圆柱体,所述转动杆位于两个限位环之间,两个限位环的内圈正对设置,两个限位环均与转动杆抵靠;
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冲洗组件和干燥组件,所述冲洗组件和干燥组件分别位于底座内的光伏板的两侧,所述干燥组件位于底座内的光伏板的下方;
所述冲洗组件包括水箱、水泵和水管,所述水泵设置在水箱内,所述水管通过水泵与水箱连通,所述水管的出水口与底座内的光伏板对应;
所述干燥组件包括第三电机、连杆和风机,所述连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杆垂直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和风机分别设置在连杆的两端,所述风机和第三电机分别设置在连杆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三电机位于光伏板和风机之间。
作为优选,为了使光伏板更稳固,所述转动杆的侧面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有两个,两个限位槽分别设置在转动杆的两端,两个限位环均与设置在转动杆底端的限位槽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县晖泽光伏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丰县晖泽光伏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27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原子层沉积方法及其结构
- 下一篇:原子层沉积方法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