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锰催化木质素氧化降解为芳香单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1344.0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7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徐杰;马阳阳;马继平;夏飞;高进;苗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45/42 | 分类号: | C07C45/42;C07C47/565;C07C51/00;C07C65/03;C07C67/00;C07C69/84;C07C47/58;C07C49/84;C07C69/76;C07C47/575;C07C65/21;C07C69/92;B01J27/187;B01J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木质素 氧化 降解 芳香 单体 方法 | ||
一种锰催化木质素氧化降解为芳香单体的方法,该方法以分子氧为氧源,以金属锰基化合物为催化剂催化木质素氧化降解。该方法中,催化氧化体系组成简单、绿色,操作条件温和,产物中芳香单体(芳香醛、芳香酮、芳香酸酯)的收率高;为木质素乃至木质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的提供了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转化为有机化学品综合利用的领域,具体来讲:将木质纤维素或者木质素进行催化氧化降解,得到芳香醛、芳香酮、芳香酸酯这些高附加值的芳香小分子单体化合物,从而实现木质素的有效高值化利用。
背景技术
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发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是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生物质来源广泛且储量丰富,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木质素是植物生物质主要组成之一,其含量约为15-30wt%左右。目前,木质素主要作为制浆、造纸行业的废弃物处理,不但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可直接提供大宗有机芳香化学品的天然宝库。开发简单、高效的降解木质素的方法,对实现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至关重要。
木质素是由苯丙烷结构单元通过C-C键或C-O键连接而成的一类无定形的三维网状大分子高聚物,其结构复杂、多样。断裂苯环之间相连接的C-C键或C-O键是实现木质素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芳香化合物的关键科学问题。鉴于木质素本身复杂的结构特性,以及降解过程中得到的小分子中间体容易再次聚合等,高效、高选择性降解木质素为芳香单体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锰催化木质素氧化降解为芳香单体的方法,该方法以分子氧为氧源,以金属锰基化合物为催化剂催化氧化降解木质素。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降解体系简单、绿色,操作条件温和,产物中芳香化合物的收率高。最终得到的降解产物中主要为芳香醛、芳香酮、芳香酸(酯),为木质素乃至木质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的提供了可能。
本发明提供的催化氧化降解木质素的方法,所述原料木质素,包括木屑、果壳、秸秆中的原生木质素,以及碱木质素、磺酸盐木质素、脱碱木质素、有机溶剂解木质素。
所述催化剂为金属锰化合物,包括硝酸锰(II)、醋酸锰(III)、醋酸锰(II)、磷酸锰、乙酰丙酮锰(III)、乙酰丙酮锰(II)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投料量的10-100wt%,优选为20-50wt%。
所述氧源为氧气,氧分压为0.2-2.0Mpa,优选为0.5-1.5Mpa;温度为80-250℃,优选为100-200℃;反应时间为2-20h,优选为2-12h;搅拌速度为1000rpm。
所用溶剂为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溶剂与木质素的质量比为10-100。
所述催化氧化降解反应中,得到的芳香小分子主要包括芳香醛、芳香酮、芳香酸(酯),总的芳香单体收率可达50wt%以上。
本发明提供的降解木质素的方法,采用简单的非贵金属锰化合物为催化剂,温和条件下可以将碱木质素、磺酸盐木质素、脱碱木质素、有机溶剂解木质素甚至木屑、果壳等原生木质素直接催化氧化降解,得到芳香醛、芳香酮、芳香酸酯,属于将生物质资源中的木质素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资源化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硬木、软木、果壳、秸秆等原生木质素需先经粉碎机粉碎,球磨机机械处理,得到颗粒直径约40目备用。
实施例1:
将1.0g杨木木屑,0.5g磷酸锰,20mL甲醇加入100mL反应釜中,充氧至1.0MPa,温度200℃,保持6h。冷却至室温,使用GC-MS以及与标准物质对比对产物定性,利用外标法定量分析;得到的各产物的质量与初始投料量中木质素质量的比值即其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13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