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式卫星电磁传导兼容的地面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9723.6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2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朱少杰;张月强;崔相臣;王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卫星 电磁 传导 兼容 地面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卫星电磁传导兼容的地面测试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分析卫星供配电设计与接地设计,形成电磁传导测试矩阵表;步骤二,开展单机和系统级非接触式电源线传导兼容测试;步骤三,开展整星级地线非接触式传导兼容测试等。本发明解决了卫星电磁传导兼容性能无法进行全面性、定量化、非接触式地面测试的问题,验证了卫星电磁传导兼容设计有效性,提高了卫星在轨使用的可靠性,实现从系统级到整星级电磁传导兼容的全面测试,定量化验证卫星兼容性测试的有效性,测试操作过程更加安全;开创了一个非接触式卫星传导兼容的地面测试方法的新思路,解决了技术偏见;可广泛应用于后续卫星传导兼容性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卫星电磁传导兼容的地面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卫星内部空间有限,各种电子设备布局密集,相互工作复杂,设备的信号链路、供配电线路和系统接地设计极易受到来自各种途径的电磁传导干扰。随着卫星应用需求的提高,星上设备更加多样化,从单一载荷产品发展至多载荷系统;系统配电需求增加,功耗从千瓦级提升至万瓦级;电源母线设计更加复杂,从单一母线体制发展至多母线体制;星上具有更多的二维驱动电机,电源母线负载变化更加频繁。在有限的面积和容积内,存在着光、磁、电、微动等多类别传感器,高灵敏的接收机和高速数字处理电路等复杂的电子系统,因此,卫星电磁传导兼容测试是卫星地面测试领域的一个技术难点。
目前卫星电磁传导兼容方面没有系统性的地面测试方法,一方面通过产品设计进行兼容性保障,另一方面对部分单机采用接触式电压纹波测试方法。电压纹波测试方法,通过电缆专用转接箱,将示波器探头直接接触转接箱中供电的正极性接点和基准参考点,该方法主要针对单个单机产品进行电压稳定性测试,每次只能测试单个正极性接点和基准参考点的电压,测试效率偏低,无法全面评价被测件的传导兼容性能,无法适用于整星级定量分析;该方法中使用的电缆专用转接箱,需要根据产品连接器类型和工作电流特性进行定制,而且要求转接箱内部隔离性能好,开关可靠性高,测试成本较高;为防止测试过程中正极性接点和基准参考点出现短路的情况,测试时要求严格控制探头与接点接触过程,操作难度较大。因此现有技术的卫星电磁传导兼容的地面测试方法主要存在测试项目不全面、无法定量化衡量、接触式操作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卫星电磁传导兼容的地面测试方法,其解决了卫星电磁传导兼容性能无法进行全面性、定量化、非接触式地面测试的问题,验证了卫星电磁传导兼容设计有效性,提高了卫星在轨使用的可靠性。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本发明非接触式卫星电磁传导兼容的地面测试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析卫星供配电设计与接地设计,形成电磁传导测试矩阵表;
步骤二,开展单机和系统级非接触式电源线传导兼容测试;
步骤三,开展整星级地线非接触式传导兼容测试;
步骤四,根据电磁传导兼容测试的结果,优化单机和系统级供配电设计,整星级接地线设计。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的测试矩阵表中,选择舱板正反面的接地点设计中一个接地位置进行测试。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二十一,使用电流钳和放大器,依次测试各系统供电的正负极性电源束;
步骤二十二,对于供电电流较大的系统,使用电流钳和放大器,分别测试系统供电的正极性电缆束和负极性电缆束;
步骤二十三,将系统供电的正极性电缆束和负极性电缆束的测试结果进行计算,得到该系统的传导电流;
步骤二十四,判断系统电源线传导测试是否兼容,是则测试该系统内各单机供电的正负极性电缆束,定位并隔离超差单机,否则转至步骤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97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