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脊状型LED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7692.0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1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左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翔 |
主分类号: | H01L33/20 | 分类号: | H01L33/20;H01L33/24;H01L33/34;H01L33/44 |
代理公司: | 11823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牟炳彦<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状型 led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状型LED,包括:SOI衬底(101)、改性Ge层(1025)及SiO2钝化层(106),所述改性Ge层(1025)及所述SiO2钝化层(106)依次层叠于所述SOI衬底(101)之上;本发明提供的改性Ge脊状波导型LED因其具有改性Ge脊状波导型LED有源区,使得器件发光效率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半导体器件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脊状型LED。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金属互连信号延迟与功耗的问题愈发突出,高速光互联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实现高速光互联技术,需要解决诸多科学问题。其中,波导型发光器件(LED)集成发光器件与波导,是Si基单片光电集成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Ge半导体为间接带隙半导体,通过改性技术(如应力、合金化等),其可转变为准直接带隙或者直接带隙半导体,应用于Si基波导型LED发光效率高,且与Si工艺兼容,是当前领域内研究、应用的重点。
从目前该器件工艺实现的情况来看,利用Si衬底与Ge外延层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常规工艺过程中采用合理的热退火工艺制度,Si衬底上Ge外延层可以引入低强度张应变,进而实现准直接带隙Ge。然而,由于Si衬底与Ge外延层之间晶格失配较大,Si衬底上常规工艺制备的Ge外延层位错密度高,制约了器件性能的提升。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现有发光器件的性能,本发明利用激光再晶化工艺,在SOI衬底上制备位错密度低、高质量直接带隙Ge外延层,形成了一种改性Ge脊状波导型LED。
本发明提供一种脊状型LED,包括:SOI衬底(101)、改性Ge层(102)、本征Ge层(103)及钝化层(104),所述改性Ge层(102)、所述本征Ge层(103)及所述钝化层(104)依次层叠于所述SOI衬底(101)上。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N型Ge区域(105)和P型Ge区域(106),所述N型Ge区域(105)及所述P型Ge区域(106)分布在所述改性Ge层(102)和所述本征Ge层(103)的两侧。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型Ge区域(105)及所述P型Ge区域(106)是通过对所述改性Ge层(102)和所述本征Ge层(103)进行离子注入形成的。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负电极(107)及正电极(108),所述负电极(107)连接所述N型Ge区域(105),所述正电极(108)连接所述P型Ge区域(106)。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电极(107)及所述正电极(108)的材料均为Cr-Au合金。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改性Ge层(102)是在所述SOI衬底(101)生长Ge外延层之后,通过对所述Ge外延层进行LRC工艺晶化并经过热退火工艺处理后形成的,其中,LRC工艺中激光波长为808nm,激光光斑尺寸10mm×1mm,激光功率为1.5kW/cm2,激光移动速度为25mm/s。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征Ge层(103)的厚度为500~550nm。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征Ge层(103)为脊型结构,脊型部分厚度为350nm,宽度为1μm。其中,脊型部分厚度为N型Ge区域与本征Ge层的高度差。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型Ge区域(106)的掺杂浓度为1×1019cm-3。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型Ge区域(105)的掺杂浓度为1×1019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翔,未经蔡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76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红外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