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硅分子筛制备产生的酸性废水回用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8970.1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0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温贻强;王向宇;王妍妍;魏会娟;刘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1B39/08;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子筛 制备 产生 酸性 废水 用处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钛硅分子筛制备产生的酸性废水回用处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再生介质的制备;(2)将上述步骤(1)制备的再生介质装入填充柱中;(3)将酸性废水连续注入填充柱中,得到回收液。该钛硅分子筛制备产生的酸性废水回用处理方法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制备再生介质处理酸性废水再利用,经回收液洗涤的钛硅分子筛具有高的催化活性,降低催化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分解;同时,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回收利用钛硅分子筛制备过程中的硫酸溶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避免废水的排放和后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酸性废水回收再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硅分子筛制备产生的酸性废水回用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TS-1型钛硅分子筛是一种含有骨架钛原子的MFI结构过渡金属杂原子分子筛,由于其具有MFI结构高硅分子筛独特的择形作用、优良的稳定性和憎水性,又兼其钛活性位点对H2O2具有独特的吸附活化性能,因而在多种有机化合物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催化氧化活性,产物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且整个催化氧化过程无污染排放,作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如其催化苯酚羟基化制邻(对)苯二酚以及环己酮氨肟化制备环己酮肟等都已工业化应用。
TS-1钛硅分子筛的主要缺点是绝大多数活性位点都位于微孔(孔径只有约0.55nm)结构中,现有的TS-1钛硅分子筛技术中,一般需要采用有机碱模板剂(一般为含有四丙基阳离子的四丙基氢氧化铵或四丙基溴化铵)才能合成催化性能好的钛硅分子筛,由于钛原子尺寸大于硅原子,在钛硅分子筛晶化生成时钛化合物难于全部进入分子筛骨架,部分钛残留在分子筛孔道中以无定型钛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一方面导致分子筛原粉的孔道被堵塞,另一方面当把分子筛用作催化剂时,无定型钛氧化物会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副反应,导致原料利用率降低,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也可能带来安全上的风险。因而,在钛硅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应用前,必须去除存在于原粉孔道中无定型钛氧化物。
目前,去除钛硅分子筛中的无定型钛氧化物多采用硫酸-过氧化氢混合液加热洗涤的方法,去除存在于原粉孔道中无定型钛氧化物后,可以有效提高钛硅分子筛的催化活性,降低催化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分解。但是,由于洗涤过程,所用硫酸-过氧化氢混合液较多,洗涤后废酸液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钛硅分子筛制备产生的酸性废水回用处理方法,该钛硅分子筛制备产生的酸性废水回用处理方法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制备再生介质处理酸性废水再利用,经回收液洗涤的钛硅分子筛具有高的催化活性,降低催化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分解;同时,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回收利用钛硅分子筛制备过程中的硫酸溶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避免了废水的排放和后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钛硅分子筛制备产生的酸性废水回用处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再生介质的制备;
(2)将上述步骤(1)制备的再生介质装入填充柱中;
(3)将酸性废水连续注入填充柱中,得到回收液;
所述再生介质的制备过程为:将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混合均匀,在氮气气氛中加热碳化得到部分碳化物,所得到的部分碳化物用饱和硅酸钠溶液浸渍后烘干,然后用稀盐酸溶液洗涤,得到再生介质。
优选的,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为氢型强酸性凝胶型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所述活性炭为颗粒活性炭。
优选的,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混合比例以干重比计,阳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为1∶(0.1~10)。
优选的,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混合比例以干重比计,阳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为1∶(0.3~3)。
优选的,所述再生介质制备过程中氮气气氛下的加热温度为150~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89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