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冒口后期加工生产工艺流程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5910.4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9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樊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新会区城南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2C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越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3 | 代理人: | 杨艳珊;陈岑 |
地址: | 529153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冒口 后期 加工 生产 工艺流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冒口后期加工生产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输入工序,将铸造完成后的冒口线性排布于输入组件上,逐一传送至侧推工位处;步骤二,转移工序,将侧推工位处的冒口通过侧推气缸推送至定位工位处,完成冒口的初步定位和一级转移,再通过定位组件将冒口推送至加工工位处,完成冒口的二级转移;步骤三,加工处理工序,通过定位组件对加工工位处的冒口进行定位夹持,然后完成冒口的打磨处理以及钻孔处理;步骤四,输出工序,定位组件复位同步将步骤三中完成加工处理的冒口带回至定位工位,通过侧推气缸将下一待加工的冒口推送至该定位组件时,同步将完成加工处理的冒口推送至输出工位上由输出组件完成逐一输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铸造用冒口的后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冒口后期加工生产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金属铸造技术领域也取得了相应的促进,冒口在金属铸造领域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铸件形成时,缩孔、缩松、排气和集渣的技术问题,对铸件在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补缩的作用;而目前冒口在铸造完成后只是依据生产需要在后期加工生产过程中简单增加人工钻孔的加工步骤,并未对冒口的后期加工生产工艺形成具体、详细的加工生产工艺流程。
在专利号为CN103008554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冒口套的成型工艺,该工艺虽然省去了模具翻转的加工步骤,简化了冒口套成型的工艺,但是其仅仅是冒口在浇筑过程中的成型工艺,并未公开对浇筑完成后冒口后期加工的具体生产工艺流程。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冒口后期加工生产工艺流程,本发明有效实现了冒口的打磨处理以及钻孔处理的自动化,且配合冒口自动、有序、逐一的进出料方式,大大提高了冒口的品质,生产效率翻倍,工人操作强度低,人工成本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冒口后期加工生产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输入工序,将铸造完成后的冒口线性排布于输入组件上,逐一传送至侧推工位处;
步骤二,转移工序,将侧推工位处的冒口通过侧推气缸推送至定位工位处,完成冒口的初步定位和一级转移,再通过定位组件将冒口推送至加工工位处,完成冒口的二级转移;
步骤三,加工处理工序,通过定位组件对加工工位处的冒口进行定位夹持,然后完成冒口的打磨处理以及钻孔处理;
步骤四,输出工序,定位组件复位同步将步骤三中完成加工处理的冒口带回至定位工位,通过侧推气缸将下一待加工的冒口推送至该定位组件时,同步将完成加工处理的冒口推送至输出工位上由输出组件完成逐一输出。
作为改进,步骤三中的冒口定位夹持过程中,由冒口放置座以及冒口定位座的合拢配合进行定位夹持。
作为改进,步骤三中的打磨处理由打磨机构中的打磨刀对冒口开口方向的内部侧壁进行打磨。
作为改进,打磨处理过程中,所述打磨刀与冒口内壁抵持接触。
作为改进,步骤三中的钻孔处理由钻孔机构中的钻头对冒口底部进行钻孔。
作为改进,步骤三中的冒口的打磨处理以及钻孔处理由连接推动机构带动同步进行。
作为改进,步骤三中完成加工处理的冒口通过侧推工位处的下一待加工冒口的转移同步实现其由定位组件转移至输出组件上。
作为改进,所述输入组件与所述输出组件的传送方向相垂直。
作为改进,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以及步骤四中的冒口的开口方向的朝向一致。
一种冒口后期加工生产设备,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新会区城南铸造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新会区城南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59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承座覆膜砂模具的标志块
- 下一篇:一种多通道浇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