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氟唑菌苯胺与杀虫剂的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5163.0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2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发伟业农药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N53/06 | 分类号: | A01N53/06;A01N43/56;A01P3/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5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氟唑菌 苯胺 杀虫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应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具体的说是一种含氟唑菌苯胺与杀虫剂的组合物,应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植物病虫害发生严重,危害植物根、茎、叶等部位,以及果实、种子、块茎等繁殖器官,使作物产量锐减,品质下降严重。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导致作物绝收。因此,植物病虫害在生产实际上具有重要的防治意义,杀菌剂或杀虫剂是防治植物病虫害最为经济、快捷而有效的方法。
并且,在实际生产中,植物病虫害往往同时发生,如种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叶面病害和叶部害虫等常常同时发生,单一使用杀菌剂或杀虫剂,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植物病虫害危害问题。将杀菌剂和杀虫剂混配,可弥补这种不足,两者优势互补,可扩大防治谱,综合有效控制病虫害危害,在生产实践中成为深受欢迎的应用形式。尤其是具有协同作用的杀菌剂和杀虫剂,各有效组分间相互作用,使组合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效果的理论总和,因而在实际使用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受使用者青睐。
氟唑菌苯胺(penflufen)属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通过干扰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中复合物Ⅱ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线粒体功能。主要用于防治马铃薯、水稻、小麦、大麦、玉米、棉花等多种作物苗期和成熟期的土传及种传病害。结构式如下:
GF-2877是陶氏益农公司开发的广谱性杀虫剂,尤其是对水稻害虫(如稻飞虱)防效显著;kappa-bifenthrin(CAS号439680-76-9)是科麦农公司开发的联苯菊酯(bifenthrin)的单一异构体,kappa-tefluthrin(CAS号391634-71-2)也是科麦农公司开发的七氟菊酯(tefluthrin)的单一异构体,两者对多种作物上的害虫表现出优异活性。
本发明经过大量的配方筛选试验研究发现,当氟唑菌苯胺与GF-2877、kappa-bifenthrin、kappa-tefluthrin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药剂任意组合时,显示出令人惊讶的杀虫杀菌效果,即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实际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的理论总和,在生产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协同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A和B,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氟唑菌苯胺(penflufen),所述的活性成分B为GF-2877、kappa-bifenthrin、kappa-tefluthrin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此外,还包括农药制剂加工中可以使用的助剂。
所述组合物可以特别良好的效果用于防治各种有用作物中的植物病虫害,所述有用作物包括但不限于常规育种作物、转基因作物、无性繁殖作物及无性繁殖材料、驯化栽培的野生植物等,特别适用于防治马铃薯、水稻、小麦、大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多种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
可提及的具体实例为一些可用本发明的组合物防治的代表性植物病虫害,所述实例并不限于特定属种。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例,还可以以相同方式延伸到其它植物病虫害,括号注明其病原拉丁文学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发伟业农药技术中心,未经北京科发伟业农药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51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杀虫杀螨活性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废水中的氨氮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