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拌面的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4135.1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3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于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银强 |
主分类号: | A23L7/109 | 分类号: | A23L7/109;A23L15/00;A23L27/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拌面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拌面原为手工挂面,生产始于隋唐年间,经无数次工艺改进,当时即已成为具有地方风味的名特食品。清代曾连年进贡朝廷,被列为宫廷御膳佳品,遂称之为拌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品质不断提升,怎样提高传统拌面的品质,满足消费发明内容者需求,成为传统拌面加工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拌面的制作工艺,其通过对加工工艺的优化,大幅度提高了拌面的品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拌面的制作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和面:向小麦粉、鸡蛋以及食用盐中加水开始和面;
步骤二,饧面:将步骤一中和好的面进行饧面;
步骤三,开条:将步骤二中饧好的面团放在面板上,然后用擀面杖将面轧成4~8厘米厚的面片,再用小刀将面从外向内割成4~8厘米粗的一条面绳;
步骤四,盘条:盘条需盘两次,在盘条过程中对面绳进行搓抻,同时将面身粘满玉米面,然后将面绳一圈一圈的盘入面盆,最后盖上保鲜膜进行饧面熟化;
步骤五,上轴:将熟化好的面条呈8字形反缠绕在两根轴杆上,上轴完成后,将其中一根轴杆固定在面槽上部进行饧面;
步骤六,分面:待面槽中的两轴杆上下距离增大20厘米左右,即可进行分面操作;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取出面槽中的面条,在盛满玉米面的托盘中上下滚动,然后将其中一根上轴杆的固定在支架上部,将另一根轴杆固定在下端的孔眼里,开始进行拉面(需用巧劲,拉抻数次),拉面完成后,使用分面杆进行分面;为方便饧面,把面对折悬于面槽中,继续饧面50~70min;
步骤七,上架:从面槽中取出分好的面,挂在晾面工具上,面条自然下垂,在两杆的中间放一根压杆,用双手平握压杆的两头,均匀用力向下拉抻,面条直径达0.5-1mm时,停止拉抻;
步骤八,烘干:把拉抻好的拌面放在烘干房内,烘干7-10小时左右,成品拌面即可下架。
步骤九,下架与分装:
(1)在拌面达到9成干时,将拌面下架;
(2)切掉位于压杆和轴杆外部的面头,将面条两端的潮面、粗面切除,保留中部粗细均匀、干湿恰当的部分;
(3)按标准长度将(2)中所得拌面切开,包装并储存在阴凉干燥处。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将和好的面放置在9~13℃条件下进行饧面60min。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面片厚度为5cm,所述面绳宽度为5cm。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将面绳进行搓抻,直径至3~4cm。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饧面时间为60~75min。
作为优选的,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小麦粉50~55份,鸡蛋0.8~2份,食用盐3.5~5份。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积极效果是:
所述拌面的制作工艺所用原料为小麦粉、鸡蛋和食用盐等,使得所制拌面营养更加均衡,口感和色泽更佳;所述拌面的制作工艺,操作简单,易于推广;所述拌面的制作工艺中着重加强面体的饧面环节,反复饧面,对于所制拌面的劲度和柔韧度都有很大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准备优质高筋小麦粉45kg,鸡蛋0.75kg,食用盐2.5kg;
步骤一,将食用盐用适量的水溶解,然后将优质高筋小麦粉、鸡蛋以及盐水混合并开始和面,所用到的鸡蛋在和面开始前事先打匀;
步骤二,将和好的面放置在10度条件下进行饧面60min;
步骤三,开条:开条要准备一块长2米、宽80公分的光滑平整的面板,为了防止面团粘住面板,先在面板上撒上一层脱了皮的玉米面,将和好的面团放在面板上,然后用擀面杖将面
轧成约5厘米厚的面片,再用小刀将面片从外向里割成约5厘米宽的一条面绳。需要注意的是,面片的厚度一定要均匀,用刀割时要一气划割,不能停断,要形成一根面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银强,未经于银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41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