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定常规棉花品种真实性的SSR分子标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4080.6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2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艾先涛;李雪源;王俊铎;郑巨云;梁亚军;龚照龙;郭江平;王欣怡;买买提·莫明;吐尔逊江;多力坤;赵鑫;赵志信;帕孜莱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830091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定 常规 棉花 品种 真实性 ssr 分子 标记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鉴定常规棉花品种真实性的SSR分子标记方法,包括:样品的制备;以基因组DNA为模板,用26对SSR核心引物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进行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待检测样品的电泳图谱;将每份待检测样品的电泳图谱与得到的标准样品的电泳图谱进行比较,如待检测样品与标准样品的谱带组成或带型一致,则待检测种子与标准种子为同一品种,得出待检测种子的真实性。本发明结果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经济高效,相比形态学鉴定法具有高效准确、省时省力、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展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中常规棉花品种真实性的鉴定和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鉴定常规棉花品种真实性的SSR分子标记方法。
背景技术
准确、快速进行农作物品种的鉴定,对于农作物品种审定、品种保护、真假品种辨别、品种的产权纠纷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棉花品种真实性鉴定都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具体包括种子形态鉴定、幼苗鉴定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种子形态学鉴定是依据不同棉花品种纤维长度和整齐度、短绒多少和有无、棉籽的形状和颜色等种子形态特征,进而判断品种真实性;幼苗鉴定法主要对某些数量性状进行测定,根据棉苗的叶色、叶型、叶脉及叶面绒毛等特征确定本品种与杂株苗数;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法鉴定品种真实性时,应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以及收获后对籽棉、皮棉等进行观测鉴定,依据棉花的株、叶、花、铃的特征特性和纤维品质指标加以评价和判断。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种子形态学鉴定法易受多种生产栽培条件的影响,用来鉴定的性状也十分有限,当品种差异小且数量大时,鉴别就很困难。该法在应用上受到限制,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指标;幼苗鉴定法使用范围有所扩大,但该法主要对某些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只能用于鉴定品种的真实性,不能用于鉴定异型株;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法鉴定品种真实性时,存在周期长、费工费时、调查性状受栽培条件及环境因素影响、人为观察误差较大等缺陷。而且检测结果相对滞后,其时效性和可靠性也受到一定限制,难以及时监控市场上的种子质量问题和解决品种侵权等纠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鉴定常规棉花品种真实性的SSR分子标记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鉴定常规棉花品种真实性的SSR分子标记方法,所述鉴定常规棉花品种真实性的SSR分子标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样品的制备:每份样品检测15个单株,每5个单株DNA等量混合,制成3个样本进行SSR分析;
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26对SSR核心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所得到的PCR扩增产物进行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待检测样品的电泳图谱;
将每份待检测样品的电泳图谱与得到的标准样品的电泳图谱进行比较,如待检测样品与标准样品的谱带组成或带型一致,则待检测种子与标准种子为同一品种,得出待检测种子的真实性。
对于同一位点上谱带不一致的3组混样,进一步分析构成该混样的15个单株图谱,确定非本品材料;
棉花品种真实性鉴定的结果判定:在进行棉花品种真实性鉴定时,利用26对基本核心标记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待检样品与标准对照样品混样电泳谱带的异同,判定受检样品的真实性。
进一步,采用改良的CTAB法结合自动磨样机快速磨样,提取每个单株的基因组DNA。
进一步,SSR核心引物进行PCR扩增包括:
选择10μL的反应体积;包括:
60ngμL-1的DNA模板1μL,
4pmolμL-1的正、反向引物各0.4μL,
10×Buffer 1μ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40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