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熔渣型高热剂的未爆弹药销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8694.3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9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裕春;吴家祥;方向;武双章;高振儒;张胜;丁文;王怀玺;姚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5/04 | 分类号: | F42D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马鲁晋 |
地址: | 21000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套筒 弹药 点火装置 高热剂 销毁器 主装药 熔渣 顶部封盖 外套筒 销毁 机械加工过程 场地要求 电点火头 顶部设置 顶部中心 二次污染 过程安全 过盈配合 周边环境 作业程序 点火药 转运 爆炸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熔渣型高热剂的未爆弹药销毁器,包括点火装置、主装药、内套筒、外套筒和顶部封盖,其中内套筒位于外套筒内部,内套筒的内部装有主装药,顶部设置包括电点火头和点火药的点火装置,点火装置位于主装药的顶部中心,其上部设置与内套筒顶端过盈配合的顶部封盖。本发明的基于熔渣型高热剂的未爆弹药销毁器可就地销毁未爆弹药,人员对未爆弹药无需直接接触、移动或进行任何机械加工过程,减少了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同时,作业程序简单,销毁过程安全,场地要求低,在销毁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破坏、形成二次污染和附加的爆炸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未爆弹药销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熔渣型高热剂的未爆弹药销毁器。
背景技术
自从有了弹药,就有报废弹药的销毁问题,弹药都有一定的寿命,到了使用寿命的弹药其稳定性、安全性会大大降低,成为必须处理的废弃物。全世界每年都有大量的废旧弹药产生,弹药销毁是弹药全寿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各地不断发现和收缴大量废旧弹药,包括榴弹和侵华日军遗留的化学弹等,由于其燃烧性、爆炸性和炸药本身的毒性,对环境及人类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是一个潜在的恐怖因素,因此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世界性公害。
然而很多未爆弹药在被发现后,处理销毁起来十分棘手,且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原因在于:①品种复杂,识别困难;②锈蚀严重,保险装置失灵;③遗留时间长,性能不稳定。
目前对未爆弹药的销毁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现场爆炸销毁;二是人工收集后集中销毁。但是以上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有前续的机加工过程,并且受到场地要求的苛刻限制,在销毁时也会产生破片、爆炸冲击波、爆炸地震波等附带的爆炸危害效应,因此人员接触或移动未爆弹药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熔渣型高热剂的未爆弹药销毁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熔渣型高热剂的未爆弹药销毁器具,包括点火装置、主装药和壳体,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电点火头和点火药,所述主装药即为可燃烧形成高温液态熔渣的高热剂药柱,所述壳体包括销毁器外套筒、销毁器内套筒、与套筒顶端过盈配合的顶部封盖以及用于熔渣流出的产物出口。本发明创新采用了内外套筒式结构,而不是简单的单层壳体,并且在内套筒筒壁上均匀预设八个长槽,从而实现当点火药被点燃后,最上层的高热剂燃烧所形成的熔渣,不会一直在壳体内堆积,直到所有装药都燃烧完之后才流动出去,而是可以通过内套筒筒壁上的长槽,从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的通道中流动出去,从而避免了熔渣只能够通过产物出口这一条通路流动出去的弊端,保证了销毁器可以对熔渣的流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使熔渣能够匀速缓慢、连续集中地作用在待销毁弹药的壳体上,进而达到安全可靠销毁弹药的目的。
作为优选,综合考虑经济性、耐热性和工艺性等因素,所述销毁器壳体材料为常见金属材料,如低碳钢、铝合金。
作为优选,所述点火药为硝酸钾、铝粉和硫磺的混合物,这样可以使点火药被点燃后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该能量足以引燃主装药。
作为优选,本销毁器采用从上至下的点火方式,通过电点火头将点火药引燃,紧接着点火药将最上层高热剂点燃,之后从上至下依次将主装药全部引燃,从而保证点火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综合考虑燃料的输出能量、燃烧温度、燃烧氧化物的熔点以及取材的方便性、经济性等诸多方面因素,选取铝粉(Al)作为所述主装药中的可燃剂,分别选取氧化亚铜(Cu2O)、氧化铁(Fe2O3)、二氧化锰(MnO2)作为所述主装药中的金属氧化剂,按照各反应的化学计量比,计算出主装药中各成分的所占比例和所需含量;同时在装药中加入聚四氟乙烯作为粘结剂,以保证装药能够更好的压实成形。根据各反应的化学计量比,计算出三种配方高热剂中不同成分的所需含量和比例分别为:
Al+Cu2O+聚四氟乙烯=10%+80.9%+9.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86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向递进式二次高效爆破装置的爆破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袖连衣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