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AN报文丢失的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9768.9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8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波;马东扬;何俊婷;玄国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6;H04L12/823 |
代理公司: | 11384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an 报文 丢失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AN报文丢失的监测方法,包括:S100:网络接收节点从网络发送节点采集CAN报文;S200:判断采集的报文是否是该网络节点应接收的报文,如果是,进入步骤S300,如果不是,结束报文处理;S300:判断该报文是否是周期性报文,如果是,进入步骤S400,如果不是,结束报文处理S400:判断将要采集的报文的发送节点的供电方式,基于发送节点的不同供电方式采取不同的CAN报文丢失监测模式。本发明对CAN网络中采用不同供电方式的各ECU采取不同的CAN报文丢失监测模式,从而避免了误报或漏报CAN报文的丢失故障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简称CAN)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AN报文丢失的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如果节点1从节点2接收一条或一条以上报文,则节点2称为节点1的伙伴节点。为提高车辆CAN网络可维护性,网络中所有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都应包含其所有伙伴节点发送的周期性报文的报文丢失监测机制,并根据监测结果存储相应的CAN报文丢失故障码。
专利文献1(公开号:CN102404170A;公开日:2012年4月4日)公开了一种报文丢失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该专利通过单位时间内接收报文数量过多、收发报文数量不相等等网络通信整体情况判断收发双方之间是否丢失数据。专利文献2(公开号:CN102185740A;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公开了一种心跳检测方法及网络设备,该专利通过专用的心跳请求报文和心跳应答报文判断被检测设备是否死机。然而,这两个专利均只能检测到设备级的数据丢失,而不能检测到报文级的数据丢失,故障定位不够准确。此外,二者均需要增加专用报文以监测数据丢失,额外占用了网络负载,不适用于网络负载比较紧张的CAN通信网络。
专利文献3(公开号:CN103546306A;公开日:2014-01-29)公开了一种周期性CAN报文丢失故障的判定系统和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两个定时器模块判定是否产生报文丢失故障,能够检测出报文级的数据丢失,但没有涉及到CAN报文丢失故障的判定方法与发送该报文的网络节点的供电方式之间的关系。
当车辆网络中各ECU供电方式不同时,各ECU开始发送报文的时间也不同,而传统的CAN报文丢失的监测方法通常采用一种CAN报文丢失监测模式,易产生误报或漏报CAN报文丢失故障的问题。例如:ECU1为附件档(Accesory,简称ACC)供电,上电后周期性发送报文M1;ECU2为接通档(ON)供电,上电后周期性发送报文M2;ECU3周期性接收报文M1和M2。在现有技术中,ECU3通常采用一种CAN报文丢失监测模式。有的厂家在ACC档即开始监测CAN报文丢失,此时ECU2因没有上电而不能发送报文M2,从而导致ECU3误报报文M2丢失故障;有的厂家延后至ON档才开始监测CAN报文丢失,则当点火开关处于ACC档时ECU3接收周期性报文M1而并不监测该报文是否丢失,从而易导致ECU3漏报报文M1丢失故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CAN报文丢失的监测方法,该方法不增加各ECU的单件成本,适用于车辆CAN网络中各ECU采用不同供电方式的复杂CAN网络,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诊断故障码(diagnostic trouble code,简称DTC)误报和DTC漏报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AN报文丢失的监测方法,包括:
S100:网络节点采集CAN报文;
S200:判断采集的CAN报文是否是该网络节点应接收的报文,如果是,进入步骤S300,如果不是,结束报文处理;
S300:判断该应接收的CAN报文是否是周期性报文,如果是,进入步骤S400,如果不是,结束报文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97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