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断落地物体移动走向的光纤结构及其判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7300.6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8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柏;杨建成;余海泓;张承涛;陈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亚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3/68 | 分类号: | G01P3/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断 落地 物体 移动 走向 光纤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落地物体移动走向的判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判断落地物体移动走向的光纤结构及其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传感技术始于1977年,伴随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光纤传感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从杭州物联网暨传感技术应用论坛了解到,光纤传感技术已广泛用于军事、国防、航天航空、工矿企业、能源 环保、工业控制、医药卫生、计量测试、建筑、家用电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世界上已有光纤传感技术上百种,诸如温度、压力、流量、 位移、振动、转动、弯曲、液位、速度、加速度、声场、电流、电压、磁 场及辐射等物理量都实现了不同性能的传感,通过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对移动物体的轨迹以及一系列状态进行判定,从而更好的掌握移动物体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判断落地物体移动走向的光纤结构及其判断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判断落地物体移动走向的光纤结构,包括传感光纤,所述传感光纤呈S型布置在地面下,所述传感光纤的平直光纤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传感光纤所在地面顶部运动有移动物体。
本发明还提供的判断落地物体移动走向的光纤结构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传感光纤的平直光纤进行编号,分别为A1、A2、A3、A4、A5、A6、A7、A8…,同时对传感光纤的平直光纤之间布置时的间距进行测量,测得间距为B,同时以传感光纤左端为0点;
S2:移动物体在传感光纤表面移动的检测,当物体在传感光纤表面移动过后,传感光纤的平直光纤会被移动物体的移动造成内部光传感的变化,从而可以判断移动物体是否经过平直光纤,并对测得变化的平直光纤进行编号的统计;
S3:测得经过的平直光纤后对所经过平直光纤的位置进行统计,通过光纤传感的变化点来测得经过平直光纤所处的位置相对零点的距离,统计距离为C1、C2、C3、C4、C5、C6、C7…;
S4:移动走向的判定,根据所经过的平直光纤的先后顺序可以判定移动物体的来向判断,对所经过每条平直光纤相对零点的距离的距离进行平滑连线,可以判定移动物体的具体路径,且移动物体在相邻平直光纤之间的实际移动距离可以更具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实际距离为D1、D2、D3、D4、D5…,实际距离等于相邻平直光纤之间的间距的平方加上移动物体经过平直光纤所处的位置相对零点的距离的差的平方,然后进行开平方即为实际距离,测得实际距离后,采用实际距离之和与所用时间T的和的比值即为移动速度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光纤传感在周界地埋防护领域,识别人员入侵走向的光纤结构,其将光纤布设于地面或下方,进行高密度盘绕,在其布设间距均等的前提下,通过光纤传感的分布式高精度定位响应能力,逻辑判断落地物体或人员的运动走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光纤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感光纤、2移动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判断落地物体移动走向的光纤结构,包括传感光纤1,所述传感光纤1呈S型布置在地面下,所述传感光纤1的平直光纤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传感光纤1所在地面顶部运动有移动物体2。
本发明还提供的判断落地物体移动走向的光纤结构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传感光纤的平直光纤进行编号,分别为A1、A2、A3、A4、A5、A6、A7、A8…,同时对传感光纤的平直光纤之间布置时的间距进行测量,测得间距为B,同时以传感光纤左端为0点;
S2:移动物体在传感光纤表面移动的检测,当物体在传感光纤表面移动过后,传感光纤的平直光纤会被移动物体的移动造成内部光传感的变化,从而可以判断移动物体是否经过平直光纤,并对测得变化的平直光纤进行编号的统计;
S3:测得经过的平直光纤后对所经过平直光纤的位置进行统计,通过光纤传感的变化点来测得经过平直光纤所处的位置相对零点的距离,统计距离为C1、C2、C3、C4、C5、C6、C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亚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亚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73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