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激活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2600.5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9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娟;田甜;杨勤;陈腾祥;郭晓婷;肖俊;韩冰;谢汝佳;罗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1/04;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王培境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活 星状 细胞 特异性 结合 多肽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激活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Thr‑Val‑Arg‑Thr‑Ser‑Ala‑Asp。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与激活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能够与激活型肝星状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亲和力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以静止型肝星状细胞为吸附细胞、激活型肝星状细胞为靶细胞,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差减筛选,并最终得到一种与激活型肝星状细胞结合且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多肽。本发明制备方法中库容量大,筛选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成本低。本发明所得多肽可用于制备肝纤维化诊断试剂或肝纤维化靶向治疗药物中,可以为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激活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种肝病都可导致肝纤维化发生,是肝纤维化的常见病因。在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很高,其他肝病也较为常见,这些疾病的慢性发展通常演化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患之一。目前普遍认为慢性肝损伤在肝纤维化阶段是可逆转的,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及逆转肝纤维化,防止其进一步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激活在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在慢性肝损伤过程中,肝细胞、肝库普弗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等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使静止型HSCs激活转化为激活型HSCs,即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myofibroblast-like cells,MFCs)。激活型HSCs分泌大量的胶原蛋白,使Disse间隙的ECM增多;同时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atrix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MMPI)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TIMP)的表达,使ECM降解减少,导致ECM不断堆积增加而形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HSCs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中心事件,激活型HSCs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罪魁祸首”,也是肝纤维化防治的关键靶细胞。因此,筛选出一种与激活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激活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得多肽可以与激活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结合,其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所得多肽可用于制备肝纤维化诊断试剂或肝纤维化靶向治疗药物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与激活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Thr-Val-Arg-Thr-Ser-Ala-Asp。
一种与激活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静止型肝星状细胞与激活型肝星状细胞培养;(2)以静止型肝星状细胞为吸附细胞、激活型肝星状细胞为靶细胞,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差减筛选;(3)经DNA测序确定目标多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医科大学,未经贵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26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