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2603.0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9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何考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罗县何氏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02 | 分类号: | B30B15/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4 | 代理人: | 曾毓芳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定 形状 产品 加工 模具 |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包括外型组件、中型组件和内型组件;所述外型组件包括下压棒和安装在所述下压棒两端的下压棒塞头和型座;所述中型组件包括下型和插入所述下型两端的下型座、中棒座和螺母;所述中棒座套入安装在所述外型组件中,所述内型组件的中棒插入通过所述中型组件的下型通孔中,所述中型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型组件内腔中。所述中棒设有凸型圆柱或者螺纹柱体,其增大所述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的加工受力面,有效的解决了制成产品过程中受力不均匀使得生产的产品存在缺陷或者无法制成产品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加工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
背景技术
参照图1,现有特定形状产品为哨子型的,含有外形成型面101、中型成型面102和内型成型面103。
参照图2,现有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采用模具支座机构和模型机构组成对特定产品压制成型,其原理是模型上设于多个工位,工位包括设有下型模104、上下对应设置有插入下型模104的模型盖105和中棒座106,中棒座106设有月型孔和圆形通孔,下型模104插入中棒座106的圆形通孔通过月型孔插入模具支座下压棒107中,模型盖105插入在下型模104的连接杆处,使下型模104内加工原料在压力下压制成产品。由加压压力使得下型模受压力不均衡,而导致产品密度不均匀,模具加工出的产品存有缺陷甚至产品无法成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其合理增加了内型组件,有效的解决了制成产品过程中受力不均匀使得生产的产品存在缺陷或者无法制成产品的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包括外型组件100、中型组件200和内型组件300;所述外型组件100包括下压棒110和安装在所述下压棒110两端的下压棒塞头120和型座130;所述中型组件200包括下型210和插入所述下型210两端的下型座220、中棒座230和螺母240;所述中棒座230套入安装在所述外型组件100中,所述内型组件300的中棒插入通过所述中型组件200的通孔中,所述中型组件200安装在所述外型组件100中。
所述下压棒110为整体呈圆柱形,该圆柱形的一端中部挖空成第一空腔111,该端的外壁上对称挖设有两个呈“U”字形凹槽114,两个所述“U”字形凹槽114将所述下压棒110分为对称的两个弧形座115,其中一个所述弧形座115的外壁上设有凸起的卡柱11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腔111下还挖设有第二空腔112,所述第二空腔112下还挖设有第三空腔113,所述第一空腔111、所述第二空腔112和所述第三空腔113一起形成贯通所述下压棒110的通孔。所述第一空腔111和所述第二空腔112呈“凸”形设置;所述第三空腔113的内径略大于所述第二空腔112;所述第二空腔112和所述第三空腔113的腔壁上设有螺纹。
所述下压棒塞头120设有塞头121和从所述塞头121延伸出的螺杆122,所述螺杆122插入所述第三空腔113中并与其腔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下压棒塞头120内设有螺丝通孔123;所述螺丝通孔123内置于一螺丝124。所述螺丝124穿过所述螺丝通孔123并与所述螺纹通孔123内壁螺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棒塞头120与所述下压棒110可以是一体式也可以是分离式。
所述型座130为呈“凸”字形的圆柱,所述圆柱设有中空型座通孔131。
进一步地,所述型座130倒扣在所述下压棒110上,插入所述第一空腔111中。
所述下型座220具有圆形台阶221和从该圆形台阶221上凸伸出的柱体222,所述柱体222上设有台阶限位223;所述下型座220内设有下型座通孔2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罗县何氏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博罗县何氏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26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