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抗干扰型中继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8905.2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6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朱学莉;祝勇俊;董博;高涵文;朱树先;郭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3/36 | 分类号: | H04B3/36;H04L12/40;H04L12/24;H05K5/02;H05K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7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an 总线 抗干扰 中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抗干扰型中继器。
背景技术
中继器是工作在物理层上的连接设备,适用于完全相同的两类网络的互连,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送或者转发,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实际上,通过中继器连接起来的网络相当于同一条电线组成的更大的网络,中继器也能把不同传输介质(10Base 5和10Base 2)的网络连在一起,其多用在数据链路层以上相同的局域网的互连中。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继器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有基于CAN总线的中继器还存在如下缺陷:
1、通讯距离短,抗干扰能力差;
2、中继器在运行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做出响应,因此无法保证信号传递工作安全稳定地进行;
3、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其壳体表面腐蚀、磨损严重,维修保养复杂繁琐,不能稳定工作于恶劣的工业环境中,从而大大缩短了中继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抗干扰型中继器,该中继器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能够保证信号传递工作长时间安全稳定地进行。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抗干扰型中继器,包括了壳体和接口;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中继组件、电源组件、信号输入组件和信号输出组件;所述中继组件、电源组件、信号输入组件、信号输出组件串联连接;所述壳体一侧表面设有接口,所述壳体带有接口的一侧设置有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发光层;所述自发光层由长余辉发光材料制成;所述中继组件包括了CPU、接收中继单元和发送中继单元,所述发送中继单元设有光电隔离器;所述壳体表面设有屏蔽网套,所述屏蔽网套包括了绝缘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由耐酸碱腐蚀层、保温层和耐磨层组成。本发明通过光电隔离器过滤外部输入信号中的高频干扰信号,延长了通讯的距离;并且在运行出现故障时,其自动报警装置立即响应并发出警报,从而能够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可靠,保证了信号传递工作长时间安全稳定地进行;另一方面,其通过保护层极大提高了壳体表面的耐候性,从而具有了良好的保温、耐磨损以及耐酸碱性能,同时维修保养方便快捷,经久耐用;另外其壳体表面自发光层夜间照明效果好,极大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同时节省了电能。
本发明中所述中继组件还包括了隔离电路。其采用6N137和隔离式 DC/DC 转换器对通信线路和电源进行隔离。
本发明中所述自动报警装置包括了指示灯和声音警报器,警报提示效果显著。
本发明中所述耐酸碱腐蚀层为硼酚醛-环氧树脂层,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层,所述耐磨层为橡胶板层。
本发明中所述电源组件包括了抗干扰电源模块,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抗干扰的效果。
本发明中所述壳体一侧设有备用接口,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中所述电源组件为DC 24V,性能稳定。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抗干扰型中继器,其通过光电隔离器过滤外部输入信号中的高频干扰信号,延长了通讯的距离;并且在运行出现故障时,其自动报警装置立即响应并发出警报,从而能够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可靠,保证了信号传递工作长时间安全稳定地进行。
2、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抗干扰型中继器,其通过保护层极大提高了壳体表面的耐候性,从而具有了良好的保温、耐磨损以及耐酸碱性能,同时维修保养方便快捷,经久耐用;另外其壳体表面自发光层夜间照明效果好,极大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同时节省了电能。
3、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抗干扰型中继器,其中继组件还包括了隔离电路,并采用6N137和隔离式 DC/DC 转换器对通信线路和电源进行隔离。
4、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抗干扰型中继器,其抗干扰电源模块进一步提高了抗干扰的效果;另外其壳体一侧设有备用接口,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中继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中继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中继组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接口2、自动报警装置3、自发光层4、中继组件5、电源组件6、信号输入组件7、信号输出组件8、CPU 51、接收中继单元52、发送中继单元53、光电隔离器53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89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用车(7YPJ-950)
- 下一篇:电池标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