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γ-丁内酯的镍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9982.1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1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祥;张因;李海涛;徐亚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3 | 分类号: | B01J23/83;B01J23/755;C07D307/33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魏树巍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内酯 催化剂 制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顺酐液相加氢合成γ-丁内酯的镍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顺酐直接加氢制γ-丁内酯,具有工艺流程短、反应条件温和以及经济效益显著等众多优点,被广泛报道。
顺酐直接加氢过程分为气相加氢和液相加氢两种路线。顺酐气相加氢过程中气化的顺酐和氢气混合,在200-290℃下通过固定床催化剂加氢。专利CN1139106,CN1113831A,WO91161325报道了Cu-Zn-Cr-M催化剂。专利CN1058400A,CN 1111167A,CN 1298759A以Al2O3代替毒性的Cr制备了一系列无毒催化剂。专利CN 102716750A公开了一种以SiO2代替Cr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活性金属Cu含量高,增加了催化剂成本。顺酐加氢至γ-丁内酯为强放热反应(212KJ/mol),在气相加氢过程中,顺酐在催化剂表面与氢气发生加氢反应,使催化剂表面的加氢位点局部温度过高,引发有机物在催化剂表面聚合结焦,形成积碳覆盖于催化剂表面,降低催化剂活性。
与顺酐气相加氢相比,顺酐液相加氢过程中顺酐溶于有机溶剂中与氢气在固体催化剂存在下反应,是气-固-液三相反应。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Pt、Pd、Ru等和非贵金属Cu、Ni等。由于贵金属催化剂价格昂贵,因此价格低廉的镍作为一种有效的液相加氢催化剂得到深入广泛的研究。专利CN 102335611A公开了金属镍含量在10%-50%的Ni-Mo/AC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高的顺酐加氢活性,目标产物γ-丁内酯收率高达97.6%。专利CN 101940927A公开了一种由碳酸根插层铜锌钛水滑石作为催化剂前驱体,经适度焙烧得到Cu含量11.4%-36.2%,Zn含量29.5%-46.4%,Ti含量为10.9%-17.0%的CuZnTi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为200℃,压力为4.0MPa,反应时间2h时,顺酐转化率为88.2%-99.6%,γ-丁内酯的选择性为80.7%-89.8%。上述专利中报道的催化剂的使用温度均在200℃以上,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聚集长大与积炭的发生,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较短,无法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寿命长,反应温度低的顺酐液相加氢合成γ-丁内酯的镍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镍基催化剂包括具有包覆结构的MOx-SiO2的载体,活性组分镍,其中Ni:MOx:SiO2的质量比为15~25:1~5:100。
如上所述的助剂M=La、Ce、Fe或Co。
本发明催化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量取正硅酸乙酯溶入无水乙醇,加入氨水,搅拌均匀,在室温下反应5~12h,经高速离心分离后用无水乙醇离心洗涤3~5次,120~150℃干燥5~12h,400~500℃焙烧2~6h,得到SiO2载体;
(2)取步骤(1)制备的SiO2载体,加入到可溶性助剂盐的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值7-8,于60~80℃恒温反应10~24h,经高速离心分离后用去离子水离心分离3~5次,于100~150℃干燥3~8h后,于500~600℃焙烧3~8h,制得MOx-SiO2载体;
(3)在室温下,将可溶性镍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向其中加入步骤(2)MOx-SiO2载体,并加入浓氨水调pH值为9~10,搅拌1~3h后,转移至80~90℃的水浴中,升温蒸去氨,直到pH值降为6~7,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经80~120℃干燥3~5h后,加热至300~450℃,在空气或氮气气氛中焙烧2~5h,得到样品;
(4)在样品中通入空速500~3000/h的氢气、氢气-氮气混合气或CO气,以2℃/min~5℃/min的速率升温至300~450℃,还原2h~15h;降至室温后,以空速500~3000/h通入含氧体积分数0.1%~3%的氧气-氮气或氧气-氩气混合气,钝化处理5h~15h,得到催化剂。
步骤(1)所述的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氨水的体积比为25~30:170~255:33~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99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