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刀割处理促进红豆树种子发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98009.4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6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史锋厚;沈永宝;戴惠忠;浦云良;葛昊;罗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A01G1/00;A01G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刀割 处理 促进 红豆 树种 发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木种苗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刀割处理促进红豆树种子发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豆树(Ormosia hosiei)为豆科蝶形花亚科红豆树属植物,又名何氏红豆、鄂西红豆、江阴红豆,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树是红豆树属中分布纬度最北的种,较为耐寒,种植区域可达苏南地区。该树种木材坚硬细致,纹理美丽,有光泽,心材耐腐,为优良的木雕及高级家具用材;根、茎、叶、种子均可入药,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等;树姿优雅,树冠浓阴覆地,可作为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种子鲜红亮丽,自古以来就作为情爱相思的象征之物。优良的树种资源破坏严重,且自然更新繁殖不易,因此,开展繁殖技术研究成为红豆树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当务之急!
红豆树以种子繁殖为主,但种子由于存在物理休眠原因,直接播种,种子发芽率极低且发芽整齐度较差;采用常规层积催芽处理,需要3~4个月时间且催芽效果不佳,漫长的催芽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极为苛刻,操作不当往往损失大量种子而导致催芽失败。目前,国内外尚无对红豆树种子快速催芽且效果极佳的方法报道。种子催芽问题成为抑制红豆树种苗扩繁的瓶颈性问题,严重影响苗木繁殖。
近年来,南京林业大学对红豆树种子休眠机理、催芽方法、容器育苗等内容进行系统性研究,重点开展种子催芽技术开发,先后进行了多批次种子催芽实验。持续的科研攻关证实红豆树种子催芽极为困难,获得优质苗木并实现种苗产业化较为困难。
经过多次尝试,并逐渐改进实验方法,红豆树种子催芽技术取得突破,并获得成功。刀割处理促进红豆树种子发芽的方法,对刀割处理用刀、刀割处理部位、浸种温度和时间、种子发芽等条件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通过刀割处理、温水浸种、温箱发芽、芽苗移栽等步骤来实现,由于加强了对红豆树种子解除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控制,刀割处理破除了种皮导致的物理休眠,促使种子可以迅速解除休眠而萌发,缩短了种子催芽处理时间,简化了种子催芽处理步骤,优化了种子发芽环境,保证种子可以快速、整齐萌发,为实现红豆树苗木培育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较好的技术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刀割处理促进红豆树种子发芽的方法,对种子刀割处理用刀、刀割处理部位、浸种温度和时间、种子发芽等条件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刀割处理促进红豆树种子发芽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1)刀割处理:选取饱满红豆树种子,使用锋利的医用手术刀割伤种皮,手术刀使用70%酒精消毒;刀割部位为种子背脐侧,刀割长度0.3~0.5mm,深度应略微超过种皮厚度,但应尽可能降低对种子子叶的伤害。
(2)温水浸种:将刀割处理后的种子置于口径30~40cm、高15~20cm不锈钢盆中,放入种子量不要超过盆子体积的1/3;使用始温45~50℃温水浸泡种子,温水使用去离子水烧制;不锈钢盆中倒入足量温水,可将种子全部浸没,倒入温水后不时使用玻璃棒搅拌,浸种环境温度20~25℃;浸种24h后,挑选出吸胀的种子,不吸胀的种子再次使用始温45~50℃温水浸泡,本操作重复2次;已吸胀的种子使用室温去离子水继续浸种24h。
(3)温箱发芽:以粗河沙为发芽基质,河沙使用前以130℃高温消毒4h;使用小型带盖、顶部或侧壁可透气、塑料或玻璃容器为发芽盒,容器深度15~20cm;粗河沙加入去离子水,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发芽盒底部加入5cm厚湿沙,吸胀种子摆放于湿沙之上,种子间距离为种子长度的1/2;摆放完毕,种子上部加盖湿沙,厚约1cm;发芽盒盖上盒盖,置于30~35℃恒温温箱中;发芽过程中,每隔24h将发芽盒拿出,将盒盖打开透气2~3min。
(4)芽苗移栽:当温箱中种子萌发,子叶全部展开,发出第一片幼嫩真叶时进行移栽;移栽容器规格不低于孔深11cm、上口径6cm×6cm、下口径2cm×2cm;移栽基质以黄心土∶草炭∶珍珠岩按体积比2∶2∶1充分混合,混合过程中使用50%多菌灵可溶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消毒,晾晒7天后使用;移栽时将芽苗轻轻取出,使用70%医用酒精消毒后的医用手术刀切断芽苗胚根,保留长度为胚根的1/2至2/3;将切根后的芽苗轻轻移栽入基质中,移栽完毕使用洒水壶充分淋湿基质;容器置于15~20℃温室中,使用喷雾系统或洒水壶适时喷淋,保持基质湿润;每隔7天,使用50%多菌灵可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基质和芽苗进行消毒。
以此处理方法,种子催芽及萌发时间为7~10天,有生活力种子发芽率可达85%,移栽成苗率超过8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80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