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剂、耐紫外老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6163.8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0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余剑英;何边阳;章灿林;吴少鹏;薛理辉;孙育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97/00;C08K7/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质素 接枝 基层 氢氧化物 改性 紫外 老化 沥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剂、耐紫外老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剂,其特征是通过木质素与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接枝制备得到。一种耐紫外老化沥青,其特征是由沥青、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剂组成,各原料所占质量百分比为:沥青90%~99%、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剂1~10%。本发明将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剂加入到沥青中,能够显著提高沥青的耐紫外老化能力,实现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在沥青中的长期稳定分散,制备的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耐紫外光老化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性剂、耐紫外老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剂、耐紫外老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因其路用性能优良、行车舒适、对路基地基变形或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强、易于维修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沥青作为一种有机材料,在服役期间极易受光、热、氧等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发生老化,导致沥青路面的抗温缩裂缝和抗疲劳破坏能力下降,使沥青路面易产生诸如裂缝、车辙、松散等病害,沥青路面的抗疲劳开裂等使用性能大幅度降低,服役年限大大缩短。其中紫外光波长短、能量高,对沥青路面的破坏作用最为严重。
利用添加剂对沥青进行改性是提高沥青耐紫外老化性能的有效途经之一。专利CN102181161A公开了一种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耐老化沥青,所用的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对紫外线具有优异的屏蔽作用,能够提高沥青的抗紫外老化能力。但由于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是无机粉体,与沥青相容性较差,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在沥青中易发生沉降,因而严重影响了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对沥青的紫外防护作用。同时,在高原强紫外线地区沥青的耐紫外老化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改性剂与沥青相容性好、并能稳定分散在沥青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耐紫外老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该耐紫外老化沥青具有优良物理性能和耐紫外老化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剂,其特征是通过木质素与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接枝制备得到。所述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是采用专利CN 102181161 A公开的方法制备得到。
上述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先将乙酰苯胺、甲苯二异氰酸酯与无水甲苯按质量比13:10:77配制成溶液,在70℃下搅拌反应1小时,得到甲苯二异氰酸酯‐乙酰苯胺溶液;再将在120℃干燥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的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与无水甲苯按质量比为40:60配制成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甲苯混合溶液,然后与甲苯二异氰酸酯‐乙酰苯胺溶液按质量比90:10的比例相混合,在70℃下搅拌反应2小时,得到溶液;最后按质量份数将20份木质素加入到80份所得溶液中,在100℃下搅拌反应2小时;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减压抽滤洗涤3次,然后置于温度为100℃的烘箱中干燥,取出干燥固体在高速粉碎机中粉碎,即得到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剂(或称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剂与沥青相容性好、并能稳定分散在沥青中)。
所述的木质素为有机溶剂木质素。
一种耐紫外老化沥青,其特征是由沥青、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剂组成,各原料所占质量百分比为:沥青90%~99%、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剂1~10%。
所述的沥青为道路石油沥青,其25℃针入度为60~120dmm,软化点大于45℃,10℃延度大于10cm。
上述的耐紫外老化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按各原料所占质量百分比为:沥青90%~99%、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剂1~10%,选取沥青、木质素接枝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61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