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内置飞轮的玩具陀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8851.1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3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郑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江 |
主分类号: | A63H1/00 | 分类号: | A63H1/00;A63H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飞轮 玩具 陀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玩具陀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内置飞轮的玩具陀螺。
背景技术
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称为陀螺,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劈。
但是陀螺存在如下缺点:陀尖是较为尖锐的,高速转动时陀尖若接触儿童的皮肤,可能会蹭破表皮,存在一定的危险,因此这种传统的陀螺并不适合年龄较小的儿童玩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带内置飞轮的玩具陀螺,通过飞轮带动托板,进而带动整个壳体转动,壳体的质量较轻,遇阻力后可以快速停止转动,陀螺底部的陀尖不会钻伤儿童的皮肤,更为安全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内置飞轮的玩具陀螺,包括用于支撑陀螺转动的壳体和在壳体内可转动的飞轮,所述壳体包覆于飞轮的外表面,所述壳体开设有供齿条插入的开孔,所述飞轮设有配合齿条拉动使飞轮水平旋转的第一齿轮,所述壳体内还固定有托板,所述飞轮放置于托板上方,飞轮随重力贴附于托板上表面,托板与壳体同步转动。
优选的,本发明中的带内置飞轮的玩具陀螺还包括电源、离心触发开关和使飞轮持续转动的驱动器,所述离心触发开关连接驱动器和电源。通过增设电源、驱动器和离心触发开关,使飞轮能够一直源源不断的得到驱动器的动能,使陀螺能够一直转动,本发明中提到的离心触发开关是根据离心力大小判断的触发,当转速较高时开关连通,转速较低则开关断开。
优选的,所述离心触发开关包括固定触头、活动触头、复位件和活动腔;
-固定触头,用于连接电源和驱动器;
-活动触头,随离心力增大时可以接触固定触头使驱动器通电,所述活动触头为导电件;
-复位件,当离心力低时使活动触头与固定触头分离;
-活动腔,供活动触头移动并接触或远离固定触头。
上述复位件可以采用弹簧、橡胶等弹性件,但是上述弹性件存在一定的老化生锈现象,并且体积较大,因此优选的,所述复位件为与活动触头相互吸引的永磁体,所述活动触头为与永磁体配合的导电磁吸件,不存在老化现象且体积小,使离心触发开关进一步缩小体积。
由于磁性件之间的吸引力是根据距离产生一个指数的变化,完全吸和时的吸力是最大的,难以控制,因此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复位件和活动触头之间设有增加二者距离用于降低吸引力的隔绝壁。
优选的,所述固定触头分为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所述活动腔为供活动触头直线移动的通道,所述活动腔朝向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中间。
优选的,所述活动触头为钢珠或圆柱形钢块,因为圆形件特殊性使得其角度变化对于活动触头的位置影响不大,若是采用矩形件、三角形或其他形状,很容易导致活动触头以为角度变为而卡在活动腔内。
上述托板可以与壳体一体,只要使托板与壳体相固定带动壳体转动即可,为方便制造本发明优选,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托板夹设并固定于上盖和底座之间,所述飞轮设于托板和上盖之间,开孔位于底座上,
所述驱动器为微型电机,即马达,驱动器的输出端设有驱动齿轮,电源为电池,飞轮设有第二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和第二齿轮连接,第二齿轮穿透上盖并位于上盖上表面,所述上盖顶部设有用于电池固定的电池座和驱动器固定的电机座。
优选的,所述电池座和电机座均朝向飞轮的旋转中心且呈“Y”形排列,上盖设有与覆盖电池座、电机座及离心触发开关的封盖,所述封盖与上盖可拆卸的活动连接。Y形排列的目的在于平衡转动中心,使陀螺顶部的重量分配均匀。封盖的设置在于便于使用者更换电池。
优选的,第一齿轮还设有用于增加飞轮转速的多级加速结构,所述多级加速结构由若干齿轮构成,通过齿轮达到多级加速,单次拉动齿条得到的飞轮转速可以更快。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带内置飞轮的玩具陀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齿条带动飞轮高速转动,利用飞轮的重力与托板产生摩擦,进而间接带动整个陀螺的壳体转动,由于整个高速转动的飞轮是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壳体将飞轮进行包裹,可以有效防止高速转动的飞轮擦伤或蹭伤儿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二、壳体内的飞轮作为配重件,经齿条拉动后一直处于高速转动的状态,即使将壳体固定后,飞轮依旧处于转动的状态,当陀螺重新放到地上后,通过飞轮又会高速转动,最终达到壳体与飞轮同步转动;因此本发明中的陀螺碰撞障碍物后不会像传统的陀螺直接倒地停止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江,未经郑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88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