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镜片的模内定位注塑模具及定位注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4116.0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61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姜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26;B29C33/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顾楠楠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镜片 定位 注塑 模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镜片的模内定位注塑模具,包括用于与玻璃镜片通过热熔胶粘贴在一起的定位板、用于将定位板与玻璃镜片进行对位固定的组装定位模具、用于注塑使塑胶件与玻璃镜片进行连接成型模具;所述定位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在组装定位模具上设有与定位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柱;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在下模具与上模具之间设有成型腔,在下模具上位于成型腔中设有与定位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定位柱。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定位注塑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之前无孔玻璃镜片模内成型定位的难题;玻璃镜片不直接和模具进行定位,避免硬接触造成玻璃损坏,大大提高成型的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是一种电子产品的玻璃镜片的模内定位注塑模组及定位注塑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玻璃镜片模内注塑成型定位都是依靠玻璃内部的开孔进行定位。这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对镜片的设计有局限性,必须要在镜片区域内有开孔,而且开孔分布距离必须要足够,否则定位不准确;玻璃直接和模具进行定位,属于硬接触,在玻璃开孔处成型过程中容易应力集中造成玻璃损坏,导致注塑良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镜片的模内定位注塑模组及定位注塑方法,从而实现对玻璃镜片设计无局限要求,而且能够实现精确定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镜片的模内定位注塑模具,包括用于与玻璃镜片通过热熔胶粘贴在一起的定位板、用于将定位板与玻璃镜片进行对位固定的组装定位模具、用于注塑使塑胶件与玻璃镜片进行连接成型模具;所述定位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在组装定位模具上设有与定位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柱;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在下模具与上模具之间设有成型腔,在下模具上位于成型腔中设有与定位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定位柱。
进一步地,所述组装定位模具内设有形状和尺寸与玻璃镜片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第一定位柱设于第一凹槽中与定位孔位置相对应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包括形状和尺寸与定位板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的第一子凹槽和设于第一子凹槽上端的第二子凹槽,所述第二子凹槽的形状和尺寸与玻璃镜片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第一子凹槽和第二子凹槽对中设置,组合后使第一子凹槽和第二子凹槽的槽壁上形成阶梯结构,所述玻璃镜片与阶梯结构相对的一侧边缘抵靠在阶梯结构上;第一定位柱设于第一子凹槽内与定位孔位置相对应处。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具上设有凸台,在上模具上设有与凸台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凹槽,当上模具与下模具相互闭合后,在凸台与第二凹槽的凹槽壁之间一周形成成型腔,在凸台上设有与定位板形状和尺寸相适配的第三凹槽,第二定位柱设于第三凹槽中与定位孔位置相对应处。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具上设有与第三凹槽连通的吸气孔,吸气孔用于对第三凹槽进行抽真空,将定位板紧密吸附在第三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吸气孔设于第三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上靠近第三凹槽的凹槽边缘处设有一周宽度相等的凸边。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定位板相对的两侧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玻璃镜片的模内定位注塑方法,包括所述的玻璃镜片的模内定位注塑模具,所述定位注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S01、将玻璃镜片、定位板通过组装定位模具进行预装配;将定位板放入组装定位模具中并通过第一定位柱与定位孔进行定位;然后将玻璃镜片与定位板对中设置并通过热熔胶进行固定后形成玻璃组件;
步骤二S02、将玻璃组件从组装定位模具中取出放入成型模具的下模具中并通过第二定位柱对玻璃组件进行定位;
步骤三S03、将上模具与下模具闭合后往成型腔中注塑使玻璃组件的玻璃镜片与塑胶件粘接形成一个整体得到半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41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