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轮机动车半封闭车壳的独立安全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3218.0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7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涛 |
主分类号: | B62J17/08 | 分类号: | B62J17/08;B62K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世静 |
地址: | 277100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机 动车 封闭 独立 安全 框架 | ||
1.一种两轮机动车半封闭车壳的独立安全框架,包括左主圈梁(4)、右主圈梁(5)、左腿前分风梁(7)、右腿前分风梁(8)和前端水平梁(10),车体经车架转向套筒两侧前伸成对前挑梁(2),两前挑梁(2)分设在车架转向套筒两侧,左腿前分风梁(7)和右腿前分风梁(8)在车轮上方的挡泥板后处设有分风梁限位杆(9);
其特征是,还包括车把前横梁(1)和前挑梁(2),车把前横梁(1)设置在车把前方并低于车把;
两前挑梁(2)的前端部设前固定横梁(13);两轮机动车底部前方还有车下横梁(3),车下横梁(3)位于两轮机动车的车底部与前部的转角处;
左主圈梁(4)前端从左前挑梁前端以拱形向上向后延伸经过两轮机动车后部尾架,经过两轮机动车后部尾架后再向下向前延伸至两轮机动车的后轮平叉与车体连接轴的左端,右主圈梁(5)前端从右前挑梁前端以拱形向上向后延伸经过两轮机动车后部尾架,经过两轮机动车后部尾架后再向下向前延伸至两轮机动车的后轮平叉与车体连接轴的右端,左主圈梁(4)和右主圈梁(5)上半部以拱形跨越整个车体前端与后端;
侧圈梁(6),侧圈梁(6)在车下横梁(3)左端固定并开始向上延伸连接车把前横梁(1)左端,然后依次连接左主圈梁(4)和右主圈梁(5),向下再次连接车下横梁(3)右端,最后连接于车下横梁(3)左端,侧圈梁(6)为一体结构;左主圈梁(4)和右主圈梁(5)间距在车顶最高点间距大于前挑梁处和尾架位置处的左主圈梁(4)和右主圈梁(5)间距,侧圈梁(6)与左主圈梁(4)和右主圈梁(5)连接点位置间距为43-55厘米;
左腿前分风梁(7)从左前挑梁(2)前端以弧形向下后方延伸连接到车下横梁(3)左端,右腿前分风梁(8)从右前挑梁(2)前端以弧形向下后方延伸连接到车下横梁(3)右端,前端水平梁在车把前横梁(1)左端向前延伸,经左前挑梁前端并固定,然后延伸固定于右前挑梁前端向后延伸至车把前横梁(1)右端并固定,前端水平梁(10)在车把前横梁(1)的两端延伸出5-20厘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半封闭车壳的独立安全框架,其特征是,所述车体在转向套筒处两侧设有斜撑,斜撑固定于车体两侧,斜撑的端部固定于车把前横梁(1),车把前横梁(1)比两轮机动车的车把每侧宽出3-1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半封闭车壳的独立安全框架,其特征是,所述前挑梁(2)的后端在车架转向套筒侧面固定,转向套筒在前方设固定的加强杆,加强杆的两端固定前挑梁(2)的后部,两前挑梁(2)前端间距等于尾架(11)宽度,前挑梁(2)前端位置、尾架(11)和把车把前横梁(1)为同一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半封闭车壳的独立安全框架,其特征是,所述前固定横梁(13)固定两前挑梁(2)左右间距,车下横梁(3)宽于车体两端突出于车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半封闭车壳的独立安全框架,其特征是,所述左主圈梁(4)和右主圈梁(5)相对于车体中心镜象对称设置在机动车的两侧,左主圈梁(4)和右主圈梁(5)整体为光滑的弧形,侧圈梁(6)与左主圈梁(4)和右主圈梁(5)的固定位置在主圈梁前挑梁连接处至后尾架段前部三分之一处的前后15厘米以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半封闭车壳的独立安全框架,其特征是,所述侧圈梁(6)的各段位置处于非同一平面,侧圈梁(6)从前部投影为椭圆形状,侧圈梁(6)侧面投影为圆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半封闭车壳的独立安全框架,其特征是,所述侧圈梁(6)连接车下横梁(3)左端、车把前横梁(1)左端、左主圈梁(4)、右主圈梁(5),车把前横梁(1)右端和车下横梁(3)右端的两两固定点之间为直线杆状结构,侧圈梁(6)的各段直线杆为处于非同一平面的六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半封闭车壳的独立安全框架,其特征是,前端水平梁各连接点之间部分为直杆,并在车把前横梁左右端部位向后延伸出5-20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涛,未经孟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321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垃圾挑拣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集成式粉体调速除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