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地铁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约束阻尼道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3136.6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2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微波;李栋;许圣鸣;冯超;梁龙强;李华阳;常瑞景;张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青岛沙木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29/00;E01B1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36 | 代理人: | 单虎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地铁 减振降噪 条带 界面 约束 阻尼 道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道床减振降噪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有利于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振动和噪声层出不穷,避无可避。然而,这种环境的长期作用不仅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还导致结构设备因长期振动而疲劳破坏、精密仪器灵敏度下降。因此,控制振动、降低噪声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乘坐舒适度以及提高轨道及车辆的使用寿命,在轨道的减震降噪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出现。
目前,地铁中应用的减振降噪措施以道床减振为主,如浮置板道床减振和橡胶垫道床减振等。然而,这些技术具有以下缺陷:(1)损耗因子只有0.05~0.2左右,减振效果不明显; (2)使用寿命短;由于这些装置采用了弹簧和橡胶等材料,体积相对喷涂型阻尼材料来说较大,往往使用几年后,就会因为列车的不断冲击和材料的老化,使得减振效果明显下降;(3)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些技术会造成道床结构的滑移和波浪形磨耗,这种现象会反过来增大结构的振动,对乘客和周边建筑的居民造成更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地铁部门不断接到群众投诉;严重的情况下常常会迫使相关单位大面积拆除钢轨道床,给工程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用新型专利ZL201220019831.X公开了“约束阻尼结构的减振降噪整体道床”。该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减振降噪整体道床,包括混凝土道床和混凝土路基;混凝土道床和混凝土路基之间设有粘弹性阻尼层,混凝土道床、混凝土路基、粘弹性阻尼层组成约束层。该专利工艺简单,效果相比其它减振方式有一定的优势。然而,这种方式存在的极大的安全隐患,那就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列车的长期冲击会使道床产生相对滑移现象。
目前,环氧树脂主要应用于涂料防护、胶粘剂、电子电器材料、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土建材料等领域,还没有将其应用在减振降噪的多层约束阻尼道床结构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地铁减振道床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约束阻尼道床,可以有效防止列车对轨道的冲击所造成的相对滑移及波浪形磨耗,使其具有更好的阻尼性能,为地铁减振降噪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地铁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约束阻尼道床,包括混凝土基层、约束层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层。所述道床的长度12~15m,宽度为3~5m。
所述混凝土基层、约束层和中间层均为条带形界面,所述条带形界面由多个平行排布的凸起的条带单元组成,且相邻两层的条带互相匹配;所述中间层为多层约束阻尼层,所述中间层由依次排布的阻尼材料层I、硬夹层和阻尼材料层II的组成。所述阻尼材料层I位于靠近混凝土基层的一侧,所述阻尼材料层II位于靠近约束层的一侧。所述阻尼材料层为聚氨酯- 脲阻尼材料。所述硬夹层的邵氏D硬度为64~66。由于硬夹层的硬度适当,所以整个结构相当于是双层约束阻尼结构,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减振降噪的效果。
其中,所述每个条带单元中,条带的凸起高度为90~110mm,条带的宽度为300~400mm,相邻两个所述条带之间的宽度为300~400mm。
其中,所述阻尼材料层I、硬夹层和阻尼材料层II的厚度均为1.6~2.5mm;所述硬夹层为环氧树脂层;所述混凝土基层和约束层的厚度均为0.2~0.25m。所述硬夹层与阻尼材料层I以及硬夹层与阻尼材料层II之间设有镶嵌在二者表面的金刚砂层,所述金刚砂的数量为 3~4kg/m2,所述金刚砂的粒径为1.6~2.0mm。优选的是,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6mm。
地铁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约束阻尼道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层:在条带表面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基层,并使其约束界面为条带状;
(2)中间层:在步骤(1)得到的混凝土基层上喷涂1.6~2.5mm的阻尼材料,并在其表面干燥之前撒适量的金刚砂;然后喷涂1.6~2.5mm的环氧树脂,在其表面干燥之前撒适量的金刚砂;最后再喷涂1.6~2.5mm的阻尼材料;
(3)约束层:在步骤(2)制备的中间层上继续浇筑混凝土为约束层;即得到地铁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约束阻尼道床。
其中,所述金刚砂部分镶嵌在环氧树脂层,部分镶嵌在阻尼材料层。所述混凝土基层和约束层的厚度均为0.2~0.25m;所述阻尼材料层为聚氨酯-脲阻尼材料。优选的是,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青岛沙木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理工大学;青岛沙木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31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跑偏校正器阀轴
- 下一篇:中-强盐渍土地区船槽隔断式无砟轨道路堑基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