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充电端口闭合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8769.1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1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布鲁斯·骚塞;安迪·约翰·默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杨帆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州迪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充电 端口 闭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电动车辆上使用的用于组合充电端口的两部分闭合件。该闭合件包含:包括用于DC充电端口的防尘盖的内部部件;和被配置为覆盖AC充电端口的外部部件。内部部件和外部部件可铰接地附接到车辆使得闭合件可以以单一动作闭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充电端口的改进或与充电端口相关的改进,并且特别地,涉及用于在混合动力或电动车辆中使用的充电端口门。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通常设置有充电端口,电动车辆可以通过充电端口充电。充电端口可以位于车辆的外部以允许用户从外部电源对车辆电池充电。该电源可以是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AC)或直流电(Direct current,DC)。为了在紧凑封装内容纳这些替代的充电功能,已经开发了“组合”连接器。
组合连接器,例如SAE J1772组合连接器,包括在公共覆盖区内的单独的AC和DC充电元件。这些元件彼此相邻定位,通常AC充电元件在DC充电元件上方。对于AC充电,仅使用连接器的顶部,而对于DC充电,使用整个连接器。
这种共享几何形状的存在在AC充电期间可能存在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因为充电端口的DC元件未被使用,并且因此可能遭受灰尘、水、雪或其他环境污染物的侵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知在AC充电期间提供用于充电端口的DC元件的防尘盖。这些防尘盖可能松动或可能被拴在充电端口上。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组合充电端口的两部分闭合件,组合充电端口包含AC充电端口和DC充电端口,组合充电端口被配置为在电动车辆上使用并且包含:包括用于DC充电端口的防尘盖的内部部件、配置为覆盖AC充电端口的外部部件,其中内部和外部部件可铰接地附接到车辆使得闭合件可以以单一动作打开用于DC充电并且以单一动作闭合。以单一动作闭合在AC或DC充电配置中使用的组合充电端口的闭合件的能力显着地改善了用户体验。提供带有用于充电端口的DC部分的防尘盖的两部分闭合件意味着DC盖与车辆成一体并且不会由于不正确的对准而丢失或掉落或卡住。这意味着用户必须仅进行一个动作关闭闭合件并且这自动地包括将防尘盖更换为正确的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术语“防尘盖”是指被设计成防止不需要的物质进入DC充电端口的任何保防护盖。不需要的物质不限于灰尘并且可以包括雨水、雪、花粉和泥浆。因此,防尘盖将由适合于防止所有不需要的物质进入DC充电端口的目的的材料制成,并且根据需要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单独的密封件。
内部部件和/或外部部件可以包含大体上平面的门。以大体上平面的门的形式提供内部和外部部件使得闭合件作为整体能够提供为紧凑封装。在闭合件设置在车辆的外部上的情况下,内部和外部大体上平面的门的主表面可被配置为当门处于闭合位置时匹配车辆外部的轮廓。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这提供了类似于传统燃料车辆中的燃料填充门的封装,并确保闭合件不会干扰车辆的造型。
闭合件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外部。这有利于充电而不损害车辆的安全性,因为在充电时不需要接近车辆乘客舱。
外部部件可以是大体上平面的,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当闭合件闭合时至少部分地覆盖内部部件。
内部大体上平行的平面门的主表面可以包含A表面部分和B表面部分。B表面部分是当闭合件闭合时被外部部分覆盖的部分。A和B表面的技术和美学考虑是完全不同的,且因此在内部部件上存在两个部分在功能和外观方面提供了优点。A表面是防水的并且通常被设计成匹配车辆的车身制造。B表面通常配置为在内部和外部部件之间提供紧密配合。B表面可以由软橡胶制成以避免两个部件之间振动的可能性。
防尘盖可以设置在内部部件的第二表面上。防尘盖可以包含从内部部件的第二表面大体上正交地延伸的多个突起。第二表面可以大体上平行于内部部件的主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87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