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联苯并环戊二烯类化合物、高聚物、混合物、组合物以及有机电子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9905.3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7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何锐锋;舒鹏;王俊;潘君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3/567 | 分类号: | C07C13/567;C07F9/53;C07D213/06;H01L51/50;H01L51/54;C09K11/06;C08G61/10;C08G61/12;C07D251/24;C07D471/04;C07D403/14;C07D23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雯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苯 环戊二烯类 化合物 高聚物 混合物 组合 以及 有机 电子器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解性和成膜性较好的三联苯并环戊二烯类化合物,包含其的高聚物、混合物、组合物以及有机电子器件。这种三联苯并环戊二烯类化合物中含有苯并环戊二烯结构,能级的匹配、结构的对称性,为提高三联苯并环戊二烯类化合物及光电器件的化学/环境稳定性提供了可能。这种三联苯并环戊二烯类化合物在有机溶剂里的溶解性较好,同时分子量较高,便于通过印刷的方法形成高质量的薄膜。这种三联苯并环戊二烯类化合物用于OLED中,特别是作为发光层材料,能提供较高的量子效率、发光稳定性和器件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联苯并环戊二烯类化合物,包含其的高聚物、混合物、组合物以及有机电子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结构多样性、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光电性能优越等特性,在发光二极管(OLED)等光电器件(例如平板显示器和照明)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
为了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性能,推进有机发光二极管大范围产业化进程,各类新型结构的有机光电性能材料体系已被广泛地开发。其中,苯并环戊二烯类结构化合物,如芴,螺芴,吲哚芴类等等,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响应和载流子传输性能,在光电器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报道的苯并环戊二烯类结构化合物在稳定性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挖掘这类材料的光电性能,新型结构的苯并环戊二烯类结构仍有待开发。
另外,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大面积的OLED器件,印刷OLED正在成为一个最有希望的技术选项。对此,印刷OLED材料是关键。然而目前开发的基于蒸镀技术的小分子OLED材料,由于其较低的分子量和刚性的芳香性分子结构使得溶解性和成膜性都比较差,特别是难以形成形貌规整的无空洞的非晶薄膜。因此,目前,对印刷OLED尚缺乏相应的材料解决方案,高性能的小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仍是通过真空蒸镀的方法制备。因此,设计合成具有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的有机小分子功能化合物对实现高性能溶液加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溶解性和成膜性较好的三联苯并环戊二烯类化合物,包含其的高聚物、混合物、组合物以及有机电子器件。
一种三联苯并环戊二烯类化合物,具有如下通式(1):
其中,L为连接单元,L选自碳原子数为6~40的芳香基团或碳原子数为3~40的杂芳基团;
A1、A2或A3选自碳原子数为6~30的芳香基团或碳原子数为3~30的杂芳基团;
R1、R2或R3选自H、D、F、CN、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3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60芳香族烃基、碳原子数为3~60的芳香族杂环基,并且R1、R2或R3上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可以被H、D、F、CN、烷基、芳烷基、烯基、炔基、腈基、胺基、硝基、酰基、烷氧基、羰基、砜基、环烷基或羟基取代。
一种高聚物,所述高聚物至少包含一个如上述的三联苯并环戊二烯类化合物所包括的通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
一种混合物,包括上述的三联苯并环戊二烯类化合物或上述的高聚物;
所述混合物还包括有机功能材料。
一种组合物,包括上述的三联苯并环戊二烯类化合物、上述的高聚物或如上述的混合物;
所述组合物还包括有机溶剂。
一种有机电子器件,包括上述的三联苯并环戊二烯类化合物或上述的高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99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