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酸电池负极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84092.9 | 申请日: | 2016-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6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有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光鼎超导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王上鼎;张有谅 |
主分类号: | H01M4/73 | 分类号: | H01M4/73;H01M1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极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负极板,尤指一种专供铅酸电池使用的负极板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浸液式铅酸电池主要包含正及负极板与电解液,而正及负电极栅主要以铅材制成,并且可使用锑含量4.2%的铅锑合金,或含钙0.8%的铅钙合金材料。
在浸液式铅酸电池中,正及负活性材料浆料分别涂覆于正及负电极栅上,再进行烘干固化制成正及负极板,正及负活性材料浆料一般包括氧化铅(PbO或氧化铅(II)),而电解液典型地包含酸性水溶液,最常见则为硫酸。当铅酸电池装配后,铅酸电池进行成形步骤,其中施用一电荷至电池以转换负极板的氧化铅成为二氧化铅(PbO2或氧化铅(IV)),以及负极板的氧化铅成为铅,使电池可反复地在操作中放电及充电。在电池放电期间,正及负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硫酸反应形成硫酸铅(II)(PbSO4),通过硫酸与正及负活性材料的反应,消耗部份的电解液硫酸。而当铅酸电池在充电时,硫酸即重回至电解液。
现有的铅酸电池所使用的负电极栅采用铅粉进行铸造成型,因此现有的负电极栅无法减少铅使用量,而铅质的负电极栅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并且铅质的负电极栅的重量较重,不符合轻量化要求。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为此行业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的课题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铅酸电池的负极板可使用塑料板栅体或铝板栅体,并且在常温状态下确实键合铅熔射喷覆层,然后包覆结合负活性材料固化体,而能够取代现有的负极铅板栅,以减少铅使用量与环境污染,并且减轻重量,达到轻量化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铅酸电池负极板结构,包括有一负极用板栅,该负极用板栅设为塑料板栅体或铝板栅体,负极用板栅具有一边框,以及于边框内侧设有多数纵横交错相连的栅条,各栅条之间分别隔成相对栅孔,在边框外侧设有一连接片,且边框及各栅条各侧面全部设为粗糙表面;一铅熔射喷覆层,该铅熔射喷覆层包覆固着在负极用板栅的边框及各栅条全部的粗糙表面上;一负活性材料固化体,该负活性材料固化体包覆固着在负极用板栅全部的铅熔射喷覆层表面上,并且负活性材料固化体填满封闭于各栅孔,以形成负极板结构。
前述的铅酸电池负极板结构,其中该铅熔射喷覆层附着于该粗糙表面的附着力为99.8kgf/cm2~150kgf/cm2。
前述的铅酸电池负极板结构,其中该铅熔射喷覆层的孔隙率为1~5%。
前述的铅酸电池负极板结构,其中该铅熔射喷覆层为铅粒子喷覆层、铅锡合金粒子喷覆层及氧化铅粒子喷覆层其中的一者。
前述的铅酸电池负极板结构,其中该铅熔射喷覆层附着于该粗糙表面上是通过一常温气压熔射法实现的。
前述的铅酸电池负极板结构,其中该负极用板栅的连接片各侧面全部设为粗糙表面,以及在连接片全部粗糙表面上包覆固着有铅熔射喷覆层。
前述的铅酸电池负极板结构,其中该负活性材料固化体为铅膏固化体。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铅酸电池负极板所使用负极用板栅的立体外观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铅酸电池负极板所使用负极用板栅的前视图;
图3:图2的负极用板栅沿A~A剖线的剖面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负极用板栅形成粗糙表面的立体外观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负极用板栅包覆固着有铅熔射喷覆层的剖面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铅酸电池负极板的立体外观图;
图7:图6的铅酸电池负极板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负极用板栅
11、边框
12、栅条
13、栅孔
14、连接片
15、粗糙表面
2、铅熔射喷覆层
3、负活性材料固化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铅酸电池负极板结构之中,包括有一负极用板栅1、一铅熔射喷覆层2及一负活性材料固化体3所构成,其中:
该负极用板栅1可设为塑料板栅体或铝板栅体,负极用板栅1具有一矩形的边框11(参阅图1至图4),以及于边框11内侧设有多数纵横交错相连的栅条12,各栅条12之间分别隔成相对栅孔13,在边框11外侧设有一连接片14,且边框11、各栅条12及连接片14的各侧面全部设为粗糙表面15(参阅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光鼎超导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王上鼎;张有谅,未经深圳市光鼎超导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王上鼎;张有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840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运输的电极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封闭式蓄电池